叶元秋的无奈

 对于叶元秋的询问,黄宽心里很清楚答案,可就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叶元秋。

 职场就是这样,坐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是知道真相最少的人。

 而且在他周围最亲近的人,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人。

 谁愿意把那些烦心事向领导进行汇报,惹得领导不高兴?

 除非纸里包不住火了,或者无计可施了,才会给领导进行通报。

 叶元秋再也没往下追问。

 其实,叶元秋只是随便问问,或者说只是自言自语。

 这个问题根本不属于秘书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说实话,这些年来,他特别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一听到爆炸、上访……这些人命关天的事情,他的心脏就特别难受。

 有时候他在想,也许根本不是心脏在压迫他,而是头上那顶乌纱在压迫他。

 说穿了,是心底的权力欲望在压迫他,让他喘不过气来。

 随着位置越来越高,就像上了动车,只能朝前走、无法向后退,只能升、不能降。叶元秋的这个年龄,他已经没有更大的野心了,他只希望能搭上末班车,再上一个台阶。

 他已经铺好了路,市委主要领导已经和他谈话了,让他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快让张东峰熟悉古林县的情况,顺利将他扶上马,叶元秋就可以顺利晋升,最后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他曾为此暗暗地庆幸过、自豪过,可他哪里能想到,这趟末班车刚刚在他身边停靠,他还没来得及坐上去,却突然迎来了接二连三的风暴,让他猝不及防。

 明宁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叶元秋的确接到过两个电话。

 那天叶元秋正在处理文件,秘书黄宽在自己的办公室。

 这时候电话响了,叶元秋一看来电显示,心跳就有些加快。打电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海天市委上任不久的组织部长林洛北。

 这些日子,他希望接到这个电话,但又怕接到这个电话,希望林洛北给他带来好消息,又怕林洛北给他带来不好的消息。

 仕途是永远没有定数的,都是必然跟偶然的结合。

 你精心铸造的关系链,也许会因为某个微不足道环节的疏忽,必然的东西马上就变成了偶然,眼看到手的乌纱帽就会与你失之交臂。

 在之前,市委对“争先创优”和基层党建工作已经进行过调研,对古林县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没过多久,省委组织部的考察组对叶元秋的德、能、勤、纪做了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从那天开始,叶元秋就已经在心里为自己在古林县的日子感怀了。

 从情感上来说,叶元秋真要离开古林县,确实有些舍不得。

 当他看到古林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条条宽广的马路、一幢幢高耸云霄的楼房,都会让他激情澎湃。

 因为,这是他亲眼目睹的变化,更是凝聚了他十年的心血。

 他每到一地,都会呈现出一种招牌式的微笑,你好我好他也好,从他的嘴里,再没有听到过批评,只有赞誉和夸奖。

 他想把自己最后的温和宽容留在古林县,让这块土地上的领导和百姓口口相传。

 现在,这个他期盼的电话终于来了,林洛北告诉他,让他再耐心等几天,省委对他当副市长的事情过几天上常委会讨论。

 叶元秋一听,激动得血脉贲张,感觉心猛烈地撞击着胸腔。

 这么多年来,他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情景。

 每经历一次晋升,他都会这样激动一次。

 到老了,很多东西在他心里都可以平淡如水,唯独这样的消息永远会将他的心变得跟热血青年一样。

 叶元秋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茶,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定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