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土地指标

 宋德胜告诉张东峰,要召开常委会,重点讨论当前平江的经济形势。

 他问张东峰是不是还有什么特别的议题,想提交会议研究。

 张东峰就谈到了东部物流港房地产开发项目。

 上周,省能源总公司的闻梅,专门给张东峰打电话,说是东部物流港还想多拿五百亩土地。

 目前已有的五百亩土地,主要用于商业门面房和写字楼建设;再打算拿的五百亩土地,主要用于房地产开发。

 闻梅在电话里说道:“张书记,如果不将房地产开发配套进行,东部物流港项目,我们将无利可图的。”

 “而且,张书记,你也知道,这样的物流项目,一时半会见不到效益,而房地产的收益来得快,我们要用房地产的开发效益来弥补物流港项目的亏损。”

 张东峰疑惑地问道:“闻总,目前正值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并不景气,你们还搞房地产?”

 闻梅解释道:“张书记只看到了危机的一面,忽略了危机带来的机遇。房地产不景气是个现实,可是我要的是房地产不景气情况下的土地。”

 “东部物流港当初的土地价全部算下来,要到八十万元一亩左右。现在,我再拿地,四十万元应该可以了吧?而且,五百亩土地,也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的收入!”

 “闻总真能算账!我给宋书记汇报后再说吧。”张东峰挂了电话,仔细考虑了一番,觉得闻梅说得有道理。

 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地卖不动,而土地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块。

 地方要保住财政收入,就得想办法搞活土地。

 五百亩,两个亿……如果真的能行,可以暂时缓解平江财政。

 但是,张东峰心里又有些顾虑,老干部们已经上访过一次,再暗中操作五百亩土地,他们岂不又要上访?

 宋德胜听了张东峰的介绍,一时定不下来。

 对于年底正吃紧的平江财政来说,闻梅的提议当然是好事。只是,五百亩土地,这么大的目标,一旦操作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宋德胜的前程,因此,他建议将这事放到常委会上来研究。

 重大问题,实行集体研究,是一项基本制度。何况一旦研究形成了决议,就不是个人行为,那么,随之而来的责任,也就不仅仅是个人责任,而是集体责任了。

 当然,常委会研究的结果,宋德胜心里有数,这个决议不会轻易地通过,但是也不会轻易放弃,关键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

 在常委成员中,以前最难说话的是纪委书记马元松,现在已经调到市纪委担任专职常委,平江区纪委书记的位子暂时空着。

 区长林远辉,虽然对东部物流港项目一直有些意见,但是这新增的五百亩土地,能切实解决目前财政紧张状况,他应该不会过于反对。

 说到底,最后决定这件事情的,还是宋德胜?

 作为班长,是一班之长,大事难事,还不是最终自己拿主意?

 此时的会议室安静着。林远辉还没进来,看来这个电话打的够长。

 宋德胜没有想到林远辉会不同意,而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倒真的让他有些犯难。

 赵一达不温不火的发言,等于将林远辉的意见重新翻译了一遍,其他的几个常委,现在也不好随便表态,这事看来……

 张东峰的手机振动了下,一看,是齐格的。

 齐格在这个时候打电话来干什么?虽然都是海天市来华杭市的挂职干部,但齐格在开达县,张东峰在平江区。

 平时也是有联系的,不过,现在开会,张东峰就没接、也没挂,任手机振动着,后来停了。但不到一分钟,又振动了,还是齐格。

 张东峰明白,齐格是真的有事找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