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清雅的地方

 张东峰问道:“机票订好了吧?”

 “订了,周一下午的。我们周一中午出发,张书记就在省城等我们吧。”

 “到时再说吧。”

 沈听将文件放下后,离开了办公室。

 张东峰端着杯子,出门向走廊上看了看,很安静。

 赵一达副书记的办公室门开着,似乎没有声音。

 张东峰正准备退回来,赵一达出门了,看见张东峰,笑道:“张书记这是在看风景?”

 “这有什么风景?赵书记是个诗人,这么……”

 “安静就是风景,你我都是风景中的人啊!”

 “那倒也是。”

 “唉!”赵一达叹了一口气,说道:“京城青可电子的事情,我看,还是张书记负责吧?这个项目你是全程跟踪的,如果有什么事情,到时我再给你做助手。”

 “这哪里能行?还是赵书记负责好。我一个挂职的副书记,很多事情不太好做。”

 “张书记,这话就不对了,好像平江区委把你真当挂职的看待了一样,不都是……”

 “是啊,我不是那意思,赵书记,你分管更合适,我配合你。”

 赵一达嘿嘿地笑了笑,说张书记就是善于撂挑子。

 张东峰说:“哪里是撂挑子,要撂也不能撂给你赵书记啊。”

 赵一达开始转换话题,轻声地说道:“省纪委和市纪委的联合调查组,下午就到。那个马元松,唉!怎么搞的?好像他真的是想另立山头了。”

 “……”

 “张书记,实话说,这样搞不利于经济发展。宋书记也很担心。乡镇外出招商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吧?我听说不少主要负责同志都回来了。”

 “确实有一部分同志回来了,应该说有影响。”

 “一要稳定、二要发展!”赵一达哈哈笑着,问张东峰:“忘了问了。上次晚上那……那是……”

 张东峰立即明白了,赵一达肯定误会了,为此当时二人都没有进行介绍,于是现在便解释道:“那是我老婆,从省城来看我。”

 赵一达明显一愣,看了看张东峰,看到平静的神色,便又转换话题:“天好像要变了。今年据说是个丰水年,就怕洪灾。”

 “是啊,夏季最担心洪水。”张东峰接话。

 赵一达说待会儿要去参加一个会,问张东峰中午怎么安排?

 张东峰说已经安排好了,赵一达笑了笑,便直接下楼去了。

 其实上,今天中午,张东峰并没有什么安排。

 虽然上午有人打电话给他,他没有答应。他总觉得在这个非常时期,还是少聚餐为好。

 他之所以要到北京去,一是为了青可电子的项目,二是为了进行回避。

 方远途案件搞到现在,齐高明留置了,他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还会有哪些人呢?

 张东峰到平江的时间不长,对平江的情况即使再了解,也毕竟只是皮毛。

 他在平江区,人们就会跟他谈起这些事情,甚至就会有人想到他。

 可能还会有人找他去疏通关系,也可能会有人暗中揣测他在平江这么长时间的来来往往。

 他离开平江区,人们也许就会想:到底是个挂职干部,风雨来了,人就走了。

 张东峰需要这样的一种表象。

 中午,他单独约了范学明。

 范学明一方面是清念实业集团的老总,另外一方面,听沈听介绍,他也是平江区红灰两道都吃得开的人物,不过,范学明好像从来不是自己出面。

 在表面上,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张东峰有时就有一种感觉:范学明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