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反常举动

 王部长笑道:“为了让事情更加连贯,昨天我们又组织了一次清元山军训活动。”

 “这次的人数有点多,而且都是预备队员,训练的范围也扩大了一些,结果不小心打中了几只。”

 “这一只是打伤的,我们本来考虑养好了再送回去,不过,今天上午看了,觉得存活率不高,于是就加以资源利用了。”

 他说的是真是假,无从判断,而且确实是由军训引发的,也没有多大责任。

 郑冠华此时喝了几口汤,称赞道:“这个汤确实鲜美。如果能进行人工养殖的话,农民完全可以增收。”

 董建峰立马拍马屁:“郑书记时刻记挂着农民。这种动物算是清元山的山珍了,冲着郑书记的关心,进行试点养殖,应该会成功的。”

 王部长同时接话:“就算是人工养殖的不如野生的口感好,但是价格肯定会比猪肉贵,农民肯定可以增收。”

 张东峰不以为然,如果这么容易进行人工养殖的话,附近的山民们早就开始试点了。

 之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应该是技术上没有成熟或者养殖成本太高。

 当然,郑冠华不是从基层锻炼上来的,也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他也只是想当然地提议一下,大家听过了就算了,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

 一番吃喝后,王部长提到:“郑书记,我们江东县如何执行清退政策?”

 武装部长通常不会关心这方面的事情,现在居然会询问此事,说明他的亲戚朋友是聘用人员。

 郑冠华倒是没有隐瞒地说道:“借用人员可以让他们回原单位去,由于工作岗位还有,问题不大。”

 “主要是这些聘用人员的清退,让我觉得为难。不管什么原因,这些人都是认真工作的,现在一脚就把人家踢开,太不近人情了。”

 “民以食为天,普通老百姓吃饭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我觉得要慎重对待,不能轻易进行清退。”

 张东峰知道郑冠华确实是这么想的,但他在这里进行强调,应该还有其它目的。

 他应该是想借王部长的口,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那些聘用人员,自己并不想这样做,如果真的进行这样操作了,是上面文件规定而不得不为之,根本不是出于他的本意。

 如此一来,如果纪乐一定推行这个清退政策的话,那么纪乐就成为了大家痛恨的对象。

 看来在仕途上,真的是时时处处要小心,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人给你设置了陷阱。

 为了自身名誉着想,郑冠华当然会这么做。

 在这个时候,张东峰总不能一直不表态自己的想法,于是他附和道:“制定清退文件的一些人,根本没有想到老百姓生活的难处,没有想到基层干部的苦处,只会脱离实际地考虑问题。”

 “按照郑书记的意见,我们可以暂缓执行这个清退文件,说是要调查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清退方案,做到既执行政策又能保持社会和谐、清退人员情绪稳定。”

 王部长同样拍了一个马屁:“张部长说的很有道理。老百姓听了肯定很高兴。”

 郑冠华对于张东峰能与自己的意见保持一致,心里当然高兴,于是他笑了笑,又一起喝了一点酒。

 放下酒杯时,他似乎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千方百计地发展经济,有人却想拖后腿、拆墙脚。”

 呵,怎么回事?

 作为县委办公室主任,董建峰是郑冠华的大管家,他便开始解释,某个涉农的银行不听从县委的要求,居然把国家下拨的新增贷款全部划抵原来的欠贷,导致兴修水利、农网改造等涉农贷款都停止了。

 郑冠华在江东县任职多年,已经是江东县真正的一把手,是真正位高权重的老大,对于这家银行居然不听招呼,不把他放在眼里,当然在心里感到非常愤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