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斗

 小棉冷笑:现学现卖,幼稚!

 宋氏也突然沉默了。

 三弟仿佛也不一样了。

 还是他本来就是这样的?

 李相近大步往外走,再没回头。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小稻星星眼地看着自家二姐。

 二姐太厉害了,竟然敢和三叔吵嘴,而且还吵赢了。

 嘿嘿嘿,没看三叔都灰溜溜的走了吗?

 宋氏皱眉看着两锭银子,一锭五两,正好是十两。

 李本善叹了口气,道:“大嫂,别和三弟一般见识,他还是个孩子。”

 和小侄女吵的脸红脖子粗,可不是跟个孩子似的?

 他又道:“再说了,爹没在家,这事咱不管也说不过去。”

 后天请客,爹和后娘后天才回来。也就是说,她们这两天就得整好菜肴。

 宋氏不高兴,她讨厌老宅,总觉得和老宅走的近了就会不详。

 李氏却很开心。

 这可是秀才宴,十里八村也不出一个的秀才,多风光啊?

 还有这是三弟亲自跑来说的,又不是自家人觍着脸凑上去的。

 这风光不沾白不沾。

 大麦本来也很开心,可三叔刚才说的那番话,让她也没那么热络了。

 自家小妹多听话的一个女孩,三叔竟然横眉冷对的。

 李本善见宋氏还在犹豫,便道:“大嫂不是说过:多条朋友多条路吗?”

 “三弟好歹是个秀才,咱不为别的,为大柱和二旺也得给他个面子。”

 “大嫂放心,他要是真有歹意,我做哥哥的,第一个饶不了他。”

 一边是亲爹,弟弟,一边是对自己有恩,自己敬重的长嫂。

 他真不希望两边闹得跟仇人一样,老死不相往来。

 宋氏看着为难的二弟和乐滋滋的弟妹。低头想了想道:“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村里办喜事,一桌平常宴,得一百文。好一点的,一百二十文就够了。

 如果自家杀猪,还能省不少。

 宋氏问:“老宅今年是不是没有喂猪?”

 这个小棉知道,“没喂。家里也没鸡。”

 因为分了家,没人打猪草喂猪,所以去年过年的时候,赵氏把猪卖了,就没有再喂。

 至于鸡鸭,听连枝说,去府城前就杀光了。

 李本善去梨花婶子家买了一头猪,然后就在老宅忙活着杀猪备菜。

 听说李家老三中秀才,要办喜宴了。

 村里热闹起来,陆陆续续有人过来送礼,都想跟秀才老爷说说话,顺便问问免税田的事。

 家里的田,要是能挂在秀才老爷名下,能省不少税粮呢!

 李相近不乐意在泥腿子中间周旋,要么推脱等爹娘回来再说,要么就让人家找李本善和宋氏。

 这两天家里忙,人来人往,他干脆关起门来,做在屋里看书躲清闲。

 仿佛主角不是他似的。

 他这脾气,一家人都知道的。

 清高不合群,喜欢孤芳自赏。

 这才是李相近。

 要是他和村里人热络着聊家常,那才让人觉得奇怪呢。

 有人送礼,自然得记账。

 本来秀才在家,这是他的活。奈何人家少爷脾气,不配合。

 于是,小棉就提议让大麦记账。

 她们姐妹仨,大麦写的字最工整。

 小棉画符是把好手,要论写字,也不是不行,就是错别字太多。

 谁让她现代受的教育,写的是简体字呢?

 街坊礼,宋氏做主收下,大麦记账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