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

 李清河也是他发小,一起做水车挣了俩钱,就想着添头牲口。

 每年的四月二十六,柳庄会有一次一年一度的大集会。

 一会就是三天。

 因为这个集会正好在麦收之前,也有人叫它迎丰会。

 据说这个集会很大,光卖镰刀,桑木叉,木掀,大竹扫帚的,就占一条街。

 各种东西十分齐全。

 还有一个专门的牲口市场。

 宋氏早就准备和李氏一起去赶会的。

 家里的木叉,镰刀等收麦子工具一样没有。就等着赶这个会来个大肆购买。

 只不过牲口市场女人和孩子是不去的。

 因为那里有走牲口的。

 啥是“走牲口”?

 小棉不知道,问小稻,小稻也茫然。

 于是小稻好奇问她娘,被二婶责令不准再说这仨字。

 也是因为二婶的含含糊糊,导致两人越发好奇。

 跟去赶会时,还偷溜去牲口市场看。

 结果被二叔抓个现行。

 两人被驱逐。

 当时二叔是这么解释的:“这里都是些快牲口,脾气不好,喜欢踢人,所以女人和孩子不准进来。”

 快牲口,这个小棉知道,她听说过牲口是有快慢之分的。

 所谓的“快牲口”,指的是马、骡、驴等,“慢牲口”主要指牛。

 牛走的慢呗,这个好理解。

 那“走牲口”到底是啥意思?

 难道是让牲口比赛走路?谁走得好,谁就能卖上个好价钱?

 姐妹俩好奇,问谁都不说,还瞪眼手比划的,让她们不准再问。

 所以小棉和小稻就一直好奇着。

 还是多年以后,小棉偷听了两个老汉的对话,才知道啥是“走牲口”。

 原来,“走牲口”,其实就是让牲口配偶。

 这里的人都比较含蓄,不好意思说牲口配对啥的,就用“走牲口”表示这个意思。

 我了个去。

 牲口配个对,搞得跟电报密码似的。

 哪像现代,动物世界介绍的清清楚楚,连学龄前儿童都明白的事,她整整苦恼了好几年。

 怪不得这里的人大都纯朴清纯。

 李本善花了十两银子,卖了个不满两岁的半大牛犊子。顺便还带着一架半旧的架子车。

 套车的笼头是新买的,卖家还送了一把红缨子扎在牛头上。

 这或许和现代人买辆新车绑红绸一样,都是图个吉利。

 只不过给牛头上绑红色的樱子,牛不会发怒狂躁吗?

 而事实上,小棉的担心是多余的。

 牛不但没有发怒,还很听话。

 小棉不解,就问二叔:“二叔,牛不怕红色吗?”

 二叔摇头:“没听说牛怕红色的。”

 李小棉:莫非是我认知错误?

 李小棉不死心,回到家,找了块红布,用木掀顶着,在牛的面前晃来晃去。

 结果牛发怒了。

 李小棉也松了口气。

 二叔皱眉看着她,“你找块黑布逗它,他也发狂。”

 李小棉:嗯?

 于是不服气的小棉,换了个黑色布逗小黄牛。

 事实证明,牛是个色盲。

 它根本就分不清眼色,牛之所以会变得很冲动,是因为它的脾气本来就是十分暴躁的,

 只要你去挑逗它,不管你拿啥色它都会怒发冲冠的。

 有了牛车,干啥活都事半功倍。

 牛儿拉着石碾子滚呀滚。

 很快就碾压出一片齐整整,光溜溜,土地结结实实的麦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