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武灭佛

 朝会结束,几位妖圣相继离去。

 随着王座上的光辉暗下,很快,便只剩下坐在至高一席上的扶余天。

 不知为何,他并未离开,而是静静坐在王座上,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半晌,空气中突然响起来一道声音,不无感慨。

 “昔日那位大贤良师可曾想过,堂堂太平教洞天福地,宝仙九室天,居然会沦落到这一派乌烟瘴气的地步。”

 来人感慨着显现出身形。

 只见来者戴一顶毗卢帽,帽上镶嵌着一颗鸽子蛋般大的猫睛石,偏衫是由锦绒编织而成,旁边用金丝缀编着孔雀羽。

 光是一双僧鞋,就镶攒了佛家八宝。

 满面皱痕,好似个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那东海龙君。

 赫然正是一位修行有成的得道高僧。

 而随着老僧出现在妖庭之上,至高席上方才还似瞌睡一般斜倚着的扶余天终于有了反应,却是恭恭敬敬从天宇飞落下来,对着老僧恭敬道一声上师。

 二人却是旧时相识。

 “禀上师,那妖师鲲暝在弟子屡屡暗示下,果真提出将妖族子弟派往人间王庭。”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扶余天对那来历神秘的老僧竟是执弟子礼。

 不敢有半点儿懈怠。

 “你做的很好,这些年忍辱负重苦了你了,待到我空门重归贺牛州,你作为最大的功臣,菩萨果位必有你一席之地。”

 老僧赞许地看向扶余天。

 如今,他早已褪去遮掩身份的迷雾,化身为一俊朗奇伟的男子,无半点妖族的凶狠乖戾。

 谁也不会想到,那位导致景朝灭亡,道门落败的万妖之王,竟修得一身深厚菁纯的佛法。

 “当年若是没有我师出手相救,哪还有什么妖王扶余,小妖这条命都是我师救下的,些许小事又何足挂齿。”

 扶余天摇摇头,不敢半点居功。

 夸了几句弟子,老僧复又将目光投向庭中那一柄断裂的九节杖。

 少顷,蓦地嘿笑道。

 “想当初,你这厮撺掇景武帝灭佛,欲亡我空门道统,彼时是多么的不可一世,可曾想过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最后这枚苦果会是你道门亲口咽下去。”

 “你教的好啊,想我空门被迫西渡,未有一日敢忘记这份屈辱,如今加倍奉还,拿你道门的洞天福地作妖魔腌臜的圈笼,算不上过分吧?”

 听老僧的口气,似与那位千年前坐化的道门领袖,大贤良师多少有着几分宿怨。

 如今大仇得报,端是幸灾乐祸。

 扶余天眼观鼻,鼻观心对于师尊的失态默不作声。

 当年往事他也算是亲身经历者,彼时贺牛州还不是如今一盘散沙的模样,景朝作为一统贺牛州的庞然大物,历代人皇都有气运加身,一言可敕封神灵,一言可黜落大教。

 大景朝一百零八州,一千三百二十六府,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神灵负责镇守,连府城都有城皇庇佑一方,日夜游神时刻巡视邪祟。

 妖魔别说是成气候,不被人族修士捉去炼丹都算运气好的。

 彼时,就连空门和道门都须仰仗景帝的鼻息,方得些许生存的空间。

 至景武帝继位,局面才终于发生了变化。

 天子不得修行之法,偏偏这位却是个痴迷长生的昏庸之君,为了千秋万代执掌权柄,他下令天下道士为他找寻长生道果。

 结果,不知是谁说太平教掌握封天秘术,可以使人间天子身合天道,千秋万代不老不死。

 景武帝动了心,不仅将太平教奉为国教,更是敕封太平教首为大贤良师,凡有所求,无有一样不应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