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

    尤其是夏季和冬季,他们都会进行牧场的转移,那个时候是我们出击的最佳时间段,没了牲畜,胡人就得不到吃食,是活不下去的。

    陛下,虽然战胜胡人是必然的事情,但您一定要注意一点,没有能克敌制胜的统帅之时,不要随意的发起对匈奴的战争。

    发起战争一定要快准狠,打完就走,对匈奴的战争一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不要一直盲目的寻求歼灭,否则拖垮大汉得不偿失。”

    刘恒闻言点点头道:“朕知道了。”

    洛新望着眼前俊秀的少年郎,又说道:“陛下,根据臣的推算,大概在三年之后,朝廷就可以着手将铸币权收回了。

    现在诸侯王已经没有能力反抗朝廷,尤其是吴国臣服,这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交给您来做,能够提升您的威望。

    收回铸币权之后,日后铸币一定要谨慎,尽力多保持一些年的钱币质量,不要滥发小钱。

    这些年天下的百姓刚刚过了一些安生的日子,滥发小钱造成的危害甚至比战争还要大。

    您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臣相信您不会这样做,后世的皇帝也要尽力的教育好。”

    洛新话说的很是诚恳,刘恒这些年跟在洛新身边,深深明白钱这个东西在国家政事上到底能发挥多么重大的作用,那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重农轻商”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些有些像是交待后事的话,让刘恒明白这是洛新准备还政了,所以在交待自己以后的国家大事,所以听的很是认真。

    这是一位执掌国政数十年的无冕之王所有的经验,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越听刘恒的眼光就越亮,他再次忍不住的说出了已经说过无数次的那句话,“如果您还能再辅佐朕,那该有多好啊。”

    洛新闻言笑笑,“一代江山各有能人,臣在洛氏之中也算不得最出众,这两年没有兄长的辅佐,便循规做事起来。

    您天资聪颖,定能成就大业,臣不应当遮盖您的光辉闪耀。”

    ……

    洛新离开长乐宫之后,并没有直接离开皇宫,而是先到了未央宫。

    张嫣这些年随着年纪逐渐增长,也渐渐沉静下来,望着很少踏入未央宫的洛新问道:“大丞相到予这里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吗?”

    洛新有些怀念的望着这座宫殿,感慨说道:“太后,昔年臣就是在这里作为丞相辅佐高皇后治国,到现在也二三十年过去了,时间过得可真是快啊。

    臣记得您也是在这里被高皇后选为先帝的皇后,她的选择很正确,您是一个优秀的皇后和太后,还生出了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这是您对大汉的功劳。”

    张嫣闻言也有些感慨,她感觉到了洛新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但她没有那么敏感的政治嗅觉,脑海之中既有灵光闪过,但仔细去想又是一片混沌。

    洛新见状便直接说道:“太后,臣今日来到这里,是因为臣年纪大了,陛下也快要加冠了,等到臣还政之后,乃至于薨逝之后,陛下和您一定会将留侯府召回长安。”

    张嫣眼皮一跳,这是非常正常的行为,而且当初洛新将留侯府赶出长安之时就留下了这个后门。

    洛新感慨道:“太后,臣有一言相劝。

    天家外戚固然是位高权重,但同时风险也是极大,若是不谨小慎微,您活着的时候还能够庇护,一旦您不能庇护了,家族就会迎来倾覆的危机。

    您看昔年的吕氏,在高皇后摄政之时,权势不可谓不煊赫,出入行走俨然就是皇族子弟,但是一旦高皇后行将薨逝,立刻就伏低做小,乃至于留下一二人在长安联络,其余人回到了山东祖地,凭借着先祖的功勋守好祖业。

    臣实在是担心啊。

    若是留侯府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和陛下起了冲突应该怎么办呢?

    臣不希望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最后背上刻忌外家的名声,这对于陛下来说,实在是过于不公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