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崩

    刘邦稍微释怀了一点,又问道:“若是封为韩王呢?”

    洛亦沉吟思索了一下,韩国不强,从立国开始就一直都是边缘性的诸侯国,现在封给刘如意,也不会引起皇后过高的警惕,他再次思索了一遍有关于韩国的得失,确认韩王对长安没有威胁,这才点点头道:“韩王可以。”

    刘邦又说到:“子玉,我想让你担任韩国相。”

    洛亦早就料到了这件事,刘邦不是为了真的让洛亦辅佐刘如意,而是想要让洛亦保住刘如意的命,刘邦身边众人之中,有能力又愿意做这件事儿的人并不多。

    尤其是因为洛新的关系,吕雉对待洛亦还是很亲善的,如果洛亦做了韩国相,吕雉大概率不会对失去威胁的刘如意动手。

    君臣二人没再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丝毫波折的得到了洛亦的同意,刘邦一下子干劲十足起来。

    纵观刘邦平定异姓王的过程,速度都极快,尤其是当初平定燕王,仅仅三个月就拿下了燕国全境。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因为燕王本就不是雄主,又不擅长军事,所以速败很正常。

    淮南王英布不一样,不论是灭秦,还是大战项羽,他都是立下了极多功劳的。

    整个刘邦集团之中,能稳稳拿捏他的统帅,只有刘邦和韩信,其他人诸如樊哙等人,都不是一样级别的。

    然后局势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英布失败的速度之快,甚至比起燕王还要不如,仅仅是战场之上一场正常的失败,整个淮南国竟然都一触即溃。

    英布想要聚拢士卒,但却失败了,直到他被俘虏,还是不敢置信。

    见到刘邦之后,面对刘邦的喝问,英布却傲然道:“陛下,臣的确是造反了,但这难道是臣的过错吗?

    您是卓绝的统帅,臣自忖不是您的对手,长安城中还有淮阴侯韩信,更是远远胜过臣。

    臣听闻可以赚到百金的人,不能去买千金的宝马。

    熟读诗书的人不可以去做胥吏。

    臣不是天下最强的统帅,难道敢于造反吗?

    您难道不能体察臣的心思吗?”

    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我知道我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却不得不造反。

    这就是指责刘邦,都是你非要逼我,这不是我的过错。

    洛亦摇摇头,英布的政治头脑简直和项羽一个水平,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他这样的人只能被碾压而过。

    刘邦倒是没生气,饶有趣味的问道:“英布,听你话中的意思是,你认为自己虽然造反,但是过错却不在于你,那你说说看,到底是谁的错呢?”

    英布刚想说出就是刘邦,然后就见到了刘邦眼底的寒光,立即住了嘴,他想起了燕王的旧事,今天自己若是再指责刘邦,恐怕就连燕王的待遇也得不到了。

    见到英布讪讪的不说话,刘邦这才满意的笑道:“看来淮南王还是知道自己的过错。

    有了过错如果不惩罚,那么功绩就无法得到彰显,造反者死,英布,你认同吗?”

    造反者死!

    这是铁律。

    这是非常合理的,毕竟一旦造反成功所得到的利益是巨大的,那么失败的惩罚同样是酷烈的,这就是公平。

    英布忍不住抖了一下,虽然造反的时候就想好了今天的事情,但是真正面对死亡,他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淡定,声音忍不住颤抖起来,“认……认同。”

    刘邦抽出随身的利剑,轻轻比划着,轻描淡写的说道:“你的家眷朕都不会杀,和燕王的家眷一样,通通送到岭南去,若是依照律法,淮南国中恐怕有数千人都要因为你而死了。

    这些人全部前往岭南,建立一个城镇,朕很期待,这些前往岭南的罪民有回到中原的那一天。”

    英布叩谢刘邦恩典,然后被拖下去,刘邦叹息道:“何必呢,若是他学长沙王,是不会有今日的,大汉的社稷稳如泰山,朕不担心他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