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吴国又没参加弭兵之盟,打楚国没问题吧?

    宗亲受辱却不能救,国君每每掩面而泣道:‘吴国之人,不能忘记这个耻辱啊,兴兵盛国,以待后事。’

    去岁有蛟龙出水,声称是百年前的息国国君,说楚国大限已到,吴国挥兵定能战而胜之。

    楚国有远远超过吴国的人口和疆土,实力越来越强,再等下去就会失去为宗亲复仇的机会。

    于是国君向吴国国中下令,要对楚国出兵,振兴汉阳诸姬。

    洛国是诸姬之中的翘楚,所以国君派遣外臣前来,请求您能看在宗亲的面子上,伸出援助之手。”

    吴越合一之后,吴国有了短时间之内与楚国打大会战的实力。

    正因为有了一战之力,才更需要洛国的支持,否则颖国和原先存在于汉阳之地的旧贵族恐怕不会支持吴国。

    孙武说的很是委婉,虽然吴国真正的目的是汉阳平原上的利益,但是政治就是要为他包上美丽正义的外衣。

    洛国对付楚国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尤其是渐渐了解到整个荆楚地区的河流水系,山脉走向之后,对于楚国的潜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洛国更清楚。

    从先祖洛苏时代起,洛国就一直在用各种方法来限制楚国向中原地区发展,数次打造的合纵防线,强有力的遏制了楚国向东开拓的速度。

    否则现在的楚国早已彻底将汉阳平原纳入核心统治区。

    听到孙武所言,洛瑜动容的叹息道:“唉!

    吴侯是诸姬中的贤者啊。

    若是早生百年,难道会有汉阳诸姬之败吗?

    虽然早已不再担任大宗正,但吴侯这样说,洛国难道能无动于衷吗?

    只是孙相您是知道的,洛国与楚国之间有弭兵之盟。

    即使天上的星辰坠落,入云的苍山倒塌,汹涌的大河枯竭,洛国也是绝对不会背叛盟约的。”

    双方的官佐都露出了理所应当的表情,即使是孙武也不例外,实际上庆忌和孙武两人本来就没指望洛国能够出兵。

    但孙武还是装装样子道:“太子所言极是,洛国信义卓绝,弭兵之盟在先,这是吴国考虑不周了。”

    实际上,庆忌和孙武想要的是洛国数百年来,在汉阳地区经营出的关系网络。

    这是吴国很尴尬的一个事情,楚国作为汉阳诸姬的毁灭者,在汉阳地区的势力竟然比吴国这个同宗强,所以吴国很需要洛国的帮助。

    尤其是颖国这个颖水之上非常关键的国家,如果吴国想要和楚国在汉阳平原一决胜负的话,颖国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洛瑜沉吟道:“孙相,吴国既然已经回归到了诸夏的世界之中,还受到了天子的册封,以姬姓诸侯的身份镇守东南。

    那么还按照之前的态度对待姬姓国就是不对的。

    颖国是姬姓的国度,吴国也是姬姓的国度,身为同宗却不互相亲近,吴国又怎么能够得到帮助呢?

    洛国愿意为吴侯与颖侯作为见证,签订两国之间的互通友好的盟约。”

    孙武心中暗忖,洛国公室对合纵永远都是这么的敏锐,立刻就能知道吴国想要什么,怪不得楚国这么多年实力如此之强,都被拦在南方。

    不仅仅是颖国的支援,在汉阳平原之上,虽然很多国家都迫于楚国的淫威而呐呐不敢言,但是洛国在暗中还是有很多的盟友。

    在过去的那些年之中,洛国给予了他们很多的支援,现在让他们暗地里支持吴国也是可行的。

    吴国最缺的就是这些小势力的支持,没有这些人,他们就是比楚国还要陌生的外来户,一旦遭遇小小的失败,就会溃不成军。

    之前庆忌曾经问过孙武:“长卿,现在吴国吞并了越国,有千里的疆土,带甲十万,是东南当之无愧的霸主,还有天子亲自册封的镇守之位,可不可以召集一部分诸侯会盟呢?”

    孙武便劝说道:“昔年齐桓公打败莱夷人,难道不比吴国吞并越国更震撼诸夏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