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雨飘摇十八州 蜀山

    翌日清晨,宁小川等人便离开了千溟窟,一路北上,前往蜀山。

    寒风呼啸,越往北走越冷,九九裹着厚重的毛毯坐在马车里,就这样还时不时的打一个冷颤,从苗疆到蜀山,路程其实并不算太远,但是因为一路上都是山脉沟壑,路途不顺,因此才显得蜀山离苗疆很远。

    宁小川骑马和虞兮柠并肩而走,看着虞兮柠坐下的小白,感慨道,“你这马就是厉害啊,这都能自己找过来,还带着大家的马一起来了,倒是省了不少买马的钱。”

    “那是当然,也不看看他是跟着谁的。”虞兮柠得意的笑着,轻轻拍了拍小白,小白打了一个响鼻,表示很赞同虞兮柠的说法。

    马车上的孔真玄看着宁小川,缓缓开口道,“公子,在苗疆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没有明说啊。”

    宁小川迟疑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我只是想明白了为什么中府要对大祭司下手,也想明白了苗疆之祸的根源。”

    “为什么啊?”虞兮柠好奇的问道。

    宁小川笑着说道,“中府是干什么的,他们是陛下的爪牙,干任何事的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陛下,扬州的时候,东海王的一番话让我幡然醒悟。

    陛下为什么要对五大国公和安西王下手,除了手握军权外,他们在各自领地都有一定的威严,就像安西王,在川蜀他的话甚至比圣旨还管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祸事的根源。”

    孔真玄接着宁小川的话说道,“安西王殷都出事,川蜀双雄暴毙广都,这多少都有陛下的授意在里面,而大祭司参蛊则一直以来都是站在安西王一方,在安西王出事后,陛下担心苗疆不稳,于是便让中府对大祭司下手,妄图通过苗疆内乱来转移目标,这样既能顺势拿下苗疆,又能祸水西引,转移朝中大臣的注意力。”

    “是啊,但是陛下千算万算,就是忽略了殷剋这个因素,其实大祭司参蛊才是苗疆稳定的基础,大祭司出事后,殷剋直接带着苗疆反了大奉。

    而殷剋为了练成鬼溟刹侍,则一直在寻找参离公主,想要用参离公主的精血让鬼溟刹侍重见天日,朝廷错误的以为,有了参离公主就能解决苗疆战争,于是在就有了在荆州的一幕。”宁小川无奈叹息道。

    说到底,苗疆之所以出事,就是因为朝廷自己的臆想,而宁小川之所以没有在参蛊面前说出这些,一来是担心参蛊听到这些后对朝廷心生怨念,让刚刚和平下来的苗疆再度卷入战争;二来就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追究过去已经没有意义,着眼未来才是长久。

    虞兮柠恍然大悟,忍不住感慨道,“原来如此,那只要大祭司带人去殷都见了陛下,对陛下表明态度,那苗疆问题就也算是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了。”

    “咱们的陛下是一位有着雄心的陛下,然而他的处事却处处彰显着小人行径,让人为之不齿。”孔真玄无奈叹息道。

    宁小川看着孔真玄,不由得咧嘴一笑,“孔爷爷,你也是真敢说啊,那可是当今天子啊。”

    “天子犯错也与庶民同罪呢,既然敢做,又怎会怕他人评说?”孔真玄淡然说道。

    宁小川闻之感慨,是啊,既然敢做,有何怕他人评说。

    ……

    一路北进,因为风雪耽搁了不少路程,所以当宁小川他们抵达蜀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了。

    到底是蜀山因蜀州而得名,还是蜀州因为蜀山而得名,世人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蜀山对蜀州的影响十分巨大,蜀山是道家的一支旁系。

    早年川蜀初定,道家一位剑术大师尘徵道长带着弟子来到蜀山开山立派,传播道家学识,慢慢的尘徵道长这一支就在蜀山扎住了根,并以蜀山自称,但是他们仍然尊武当为道教祖庭,不曾逾越半分。

    蜀山山脚,有着和武当一样的青石阶和牌楼,但是蜀山的牌楼上写着的却是“浩远长生”四字,虽说和武当的“道气长存”不同,但也从侧面衬出其道门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