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补四)

    前些年的时候,刘海忠这个二大爷傻柱还真没放在眼里,可自打出了事之后,刘海忠幡然醒悟,跟变了个人似的,傻柱对他也大为改观,自然做不出这种事儿。

    时间很快来到2000年,正值世纪之交,五月初,熬了两年,易中海终于熬不住了,在那间满是臭味的小屋里永远闭上了眼睛。

    棒梗跟于秀秀终于松了口气,这两年可把他们两口子给折腾坏了,好在有院里众人在,还有街道监督,他们两口子也没法直接把易中海扔到大街上不管不顾。

    易中海这辈子虽然无儿无女,但在院里的人缘倒不算差,还有他在轧钢厂带的那些个徒弟们,是以吊唁那天来的人不少。

    没成想易中海这一走,直接带起了连锁反应,六月初,刘海忠也跟着走了,到了八月,就是阎阜贵,四合院里的三位大爷终究还是没能扛过这个夏天。

    等入了冬月,一直坚挺着的贾张氏,在一个大风天的夜里忽然发起了烧,这一烧直接就去了贾张氏半条命,连地都下不了了,虽不至于跟易中海那样瘫痪的无法动弹,但身边也离不开人了,连上厕所都要人扶着。

    而傻柱则是把后院老刘家的房子收入囊中,刘光福跟刘光天兄弟喜滋滋的把卖房得了的钱分了,至于他们那个离家多年的大哥刘光齐,连刘海忠办后事的时候都没露过面,老刘家就跟没这号人一样。

    相较于贾家的困境,前院的王家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华盛重工日益兴盛,王辛夷的丈夫吴湘带领的研发部门,在王重指定的大方向上深耕多年,颇有建树,三年时间里,华盛重工先后推出了一款重型货车,一款挖掘机,还有一款正在研发中的大型机械臂,正赶上全国各地大搞建设,雪花一样的订单直接让华盛重工的体连连增长。

    王重更是斥巨资联络了猎头公司,从海内外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以充实华盛重工的人才储备。

    有了充盈的人才储备,加上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领导层次毫不吝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华盛重工跟随着时代的洪流,进入到高速发展的腾飞阶段。

    王辛夷在协和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医术与日俱增。

    就是王恒这小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又限于天资,读书不成,倒是练了一身武艺,十八岁时就被王重送去参了军。

    没成想这小子进了部队之后,就跟龙回大海一样,混的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因着表现优异,没几年就被提了干,还认识了一个姓兰的女军官,没几年就结了婚,结婚之后王恒还是继续留在部队里,兰香则挺着大肚子回了王家。

    看着兰香挺着大肚子,儿子又忙着在部队里没有时间,秦京茹连牡丹楼的工作也不干了,选择回家亲自照顾兰香。

    没几个月,兰香就在医院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把秦京茹给高兴的,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因着计划生育正是最严的时候,王恒又在部队里任职,兰香出了月子没多久,就也回了部队继续参加工作,他俩的儿子自然也就交给了秦京茹跟王重带着。

    如今华盛重工那边王重早已退居幕后,台前的事情都交给了专业的经理人帮着打理,王重的时间自然便空了下来。

    子女都有各自的工作,各自的收入,王重将华盛重工5%的股份直接给了自家小孙子,每年利润的20%,则被王重拿了出来,投入到傻柱的助学基金里头。

    华盛重工的体量远非区区一个牡丹楼能比的,虽然只是20%的利润,可数额却是傻柱等人投入的数倍不止。

    何雨水索性就把牡丹楼的事情全都扔给了哥哥嫂嫂,全身心投入到了助学基金里头,每年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带着双胞胎儿子在西南山区,四处走访,亲自带队调研,除了筛选那些贫困家庭资助他们的孩子读书之外,助学基金还陆续在部分贫困山区出钱修了好几条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