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第一次收菇的波折

    村里五六百亩地,几台拖拉机一起下场,三天功夫就耕完了。

    而王重的农场,两台收割机也早就开始运作,不过收割的不是玉米,也不是小麦,而是那已经完全成熟,临近自然风干了的燕麦草还有各类菌草。

    几百亩的草场,就是那一千多头滩羊过冬的草料储备。

    一场紧张的农忙,就在这萧瑟的秋风中,碧蓝如洗的苍穹映照下悄然展开。

    而山海农贸的双孢菇生意,也以玉泉营为中心,以兴庆市和青铜峡市两地为中转,悄然朝着四周的县市村镇覆盖。

    王重的菇棚,每次产菇大概平均在两千三百斤左右,这个数字当然会有浮动,但起伏的波动并不算太大。

    原本这些菇,光是兴庆和青铜峡两地就能全都消耗了,可王重和水花都想让自家的双孢菇试试周边的市场,把名气给打出去,这才让老辛往周边的县市发。

    老辛现在的主业还是搞他的蔬菜批发,但现在身上还多了个头衔,双孢菇的本地菜贩们的代表。

    老辛从山海农贸那边拿货的价格还是不变。

    山海农贸制定的出库批发价是三块二,老辛过一手,目前还是本地唯一的一个一级代理商,山海贸易不管老辛是多少钱拨给菜贩们的,但市场上的双孢菇价格不能超过三块五,而且双孢菇最后的售价,得由王重的山海贸易根据市场行情来定,山海贸易公司会定期的派人做市场调查,了解市面上双孢菇的行情。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以后做打算。

    九月下旬,经济开发区的小麦的播种接近尾声,菇农们棚子里的双孢菇也陆续进入第一次采摘的时间。

    眼瞅着这温度一日日往下降了,要趁着在入冬前,尽可能的多完成几次双孢菇的采摘。

    菇农们按照专家组的要求,把品相完好的菇小心翼翼的采摘下来,放入塑料大框里,等下午三点,山海贸易公司的小姑娘小伙子们,就会开着拖拉机,拉着大秤,在开发区里所有种菇的村子挨个转悠,收菇。

    “啥?两块钱?”

    “王重那个碎怂,他自己的菇卖三块五一斤,收我们的菇,只按两块钱一斤收?”

    没成想收菇的车才刚刚进村,就遇上问题了。

    “我说小姑娘,你们这样弄可不行,市面上卖三块五一斤的菇,你们两块钱一斤收,一斤菇你们就赚一块五,我们辛辛苦苦的种菇,你们就是卖菇而已,赚的比我们还多!”

    “就是嘛!”

    “两块钱一斤,这也太少了。”

    “······”

    “狗日的,王重那个碎怂呢?他人呢?我找他去!”金滩村的广场上,李大有最先沉不住气,当场就翻脸了,对着王重直接开骂。

    也幸亏是王重不在这儿,不然以他那个驴脾气,这会儿指不定已经冲上去和王重动手了。

    “大有哥!大有哥!”

    “你别着急啊,先听听人家小姑娘是怎么个说的!”五蹲和栓闷他们都赶紧拉住李大有。

    到底王重在金滩村的威望够高,乡亲们不愿意相信他是那种会坑乡亲们的人。

    “喊水哥,你说说话吗!”马喊水脸色也不怎么好看,主要是被李大有闹腾的。

    “行了,这么多人都在呢,你闹个啥?”

    “杨三,他要再闹,你就去,把老支书请过来!”马喊水没好气的挖了偃旗息鼓的李大有一眼。

    李大有一脸的不高兴,扭开栓闷和五蹲抓着他的手,委屈的道:“我又没有污蔑他,两块钱一斤,哪有他这么坑自己乡亲的吗。”

    “好了,你先别说话!”马喊水骂了他一句,又对着货车边上拿着本子和笔的小姑娘问道:“女子,为什么只收两块钱一斤,你总该告诉我们吧!”

    负责记账是个小姑娘,二十来岁,青春靓丽,虽谈不上多漂亮,但嘴皮子却也利索道:“这位叔,我们公司收菇,又不是直接拉到菜市场上卖,先要拉到冷库,然后在批发给菜贩,我们开车要烧油吧,这么多菇,一下子肯定卖不出去,要放到冷库里头保鲜吧?要是没有冷库,没几天这些菇就要变色,然后烂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