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初见陈金山

 九七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

 九八年到来,闽宁村在这一年当中,仍旧还在大肆动土,各种基础设施接连动工,学校、银行、医院陆续兴建完成,预定要迁徙过来的八千人,也在陆续的迁徙当中。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农场里,凌一农划了好几块试验田,用来实验他的菌草种子,实验很顺利,效果还算不错,凌一农还特意挑出十几种适应能力特别强的菌草种子,洒在旁边的十几块试验田里,只等今年的菌草收割以后,就能开始同步进行用菌草培育双孢孤的实验了。

 不过对于王重而言,菌草防风固沙的效果,比起双孢孤更加重要。

 这两年,王重可没少和凌教授探讨,王重虽然学的不是生物学,可怎么说也是上过燕大和水木这两所全国顶尖高校的高材生,尤其是医学和生物学之间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重提出菌草和植树相结合的改善生态的法子,得到了凌教授的认同,在绿化区域,菌草和树苗同时交叉种植,利用菌草防风固沙,稳固水土的特性,为树苗的生长争取时间。

 两年的功夫,农场西边的那边胡杨林外头,已经多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了。

 再来个一年左右,王重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养殖滩羊了,只是一开始的规模肯定大不了。

 “凌教授,您这边人手招收的怎么样了?”凌一农和助手黄展旗答应来王重的农场之后,就直接把所有的行李、家伙什都搬到了农场里头。

 “已经招的差不多了,前天他们已经从莆田出发,再有几天,就能到了!”

 凌教授招的帮手,当然不会是这些啥也不懂的庄稼汉了,而是他在学校里的学生,而且还都是成绩优异,专业技能突出的那种。

 “那就好!”王重笑着道:“再有个半个月功夫,实验室那边也差不多能弄好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水源了!”关于水源之事,王重也很无奈。

 金滩村早就划归到玉泉营经济开发区了,可玉泉营的扬水站到现在为止,仍旧只是两级扬水工程,就导致了玉泉营扬水站的水根本送不到金滩村。

 王重也只能花高价从青铜峡市的城关站买水灌既。

 金滩村至今七十二户人家,生活用水尚还能通过政府大力支持的井窖工程来解决,可灌既用水,需水量大,频率也不低,光靠地下水根本无以为继,只能通过扬水站,以及早已建好多年的灌既干渠、支渠,实现引黄灌既工程。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实验要进行下去,水是必不可少的。”

 凌一农面色凝重的道,虽然他选取出来的那些菌草都是耐寒、耐旱的品种,可也需要一定的水才能发芽破土,成长起来。

 水乃万物之源,要是连水都没有,那他们所谓的实验,也没什么意义,就算实验出来了,也无法将实验的接过在当地推广起来。

 “咱们这里还好一些,有十二口水井、二十四口水窖,满足实验所需的话,应该是够了,真正苦的,是咱们金滩村的百姓!”

 原本说定的是昨天就要放水的,可左等右等,也不见渠里有水,王重这边还好,大多是试验田,其他的地方虽然也种上了玉米和土豆,但对水的需求量,没有小麦那么高。

 可村里其他人,去年冬天的时候刚刚种下了第一茬小麦,开春以后,已经有一阵子没下过雨了,天气偏旱,要是再浇不上水,地里的麦子都要干死完了。

 凌一农有些摸不清王重的意思。

 王重道:“凌教授,您先忙,我去一趟开发区办公室,去办点事儿。”

 关于金滩村这边暂时先从青铜峡的城关扬水站那边引水灌既的事儿,王重可办不了,虽然王重在玉泉营这边威望日益见长,随着建筑队和窑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农场这边也在大肆的招人,现在仰仗着王重吃饭的人,已经高达近千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