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战前’准备

 “行了,有事赶紧说,别老吊人胃口。”老支书手和快子并用,一边吃着羊肉,一边催促道。

 王重夹起一块羊肉,一边吃着一遍说:“叔爷,我先问您个问题呗?”

 “啥问题?”老支书嘴上也没歇着,盐池的滩羊,全国着名,无数次登上国宴,再加上王重四级的厨艺烹饪,那滋味,没的说。

 王重问道:“您干村支书也干了那么些年,您觉得光靠种地,乡亲们的日子,能越过越红火么?”

 这话一出,老支书吃肉的动作一顿,脸色微沉,目光也变得复杂深邃起来,叹了口气,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沉吟了片刻才说:“这些年来,不只是咱们涌泉村,整个甘沟乡,乃至于整个西海固,地里的产出都是一年比一年少,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那里还红火的起来。”

 “这几年都风调雨顺的,没啥搭在,光景还好,忙活一年下来,也勉强够一家人吃的,可要是遇上个灾年荒年,就只能靠政府救济了。”

 老支书也没瞒着王重的意思,涌泉村的现状,明眼人都能见得着,根本不用刻意去掩饰什么。

 王重来涌泉村也有小半年了,就算他不说,王重也看的出来。

 “哎!”

 说着老支书有又叹了口气,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颇为唏嘘的道:“这些年来,村里人都不敢生孩子了,不是生不了,是怕生下来养不活!”

 超生是最近这些年才开始抓的,可涌泉村已经好多年,好多家都是单传了。

 别的地方,人家都是五个六个可劲儿的生,可涌泉村,这么多年来,像马喊水这样生三个孩子的已经算多的了。

 尤其是近些年,超生了还有罚款,乡亲们连日子都过得艰难,哪儿还有那闲钱交罚款。

 像老支书自己,也就李大有一个儿子,只水旺一个孙子,三代单传,这日子过得也一般般,到了农闲时候,一天三吨也是洋芋。

 不是不想生,不能生,而是不敢生,生了养不起。

 只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穷字给闹的。

 王重道:“叔爷,书上有句话说得好,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啥意思?”老支书没读过什么书,也就仅限于识得一些字。

 王重没有直接解释,反而是问道:“您老有没有想过,地里种不出粮食来,是因为乡亲们偷懒了不肯卖力气?还是因为乡亲们不会种地?”

 “怎么可能!”老支书道:“都是几十年的庄稼人了,怎么可能不会种地,咱们涌泉村,就是像水旺、得宝这样的半大小子,都是打小在地里摸爬滚打长到大的,营务田地都是一把好手。”

 农村人,哪有不会种地的,就连老支书,年近古稀,只要不是农闲,仍旧还是日日下地,就算是农闲时候,也没闲着,有啥干啥。

 “而且自打包产到户之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乡亲们哪个干活不卖力,哪个伺候庄稼不用心?可地里产出的粮食还是一年比年少,……唉……”

 说着说着,老支书就一脸唏嘘,无奈叹息一声,脸色微沉,神色愈发暗然,这事儿已经成了老支书,乃至于整个涌泉村乡亲们的心病了。

 王重见状,心中颇有感触,说道:“既然地里的产出一年不如一年,那咱们为什么不想法子变一变呢?”

 “变一变?怎么变?”老支书不解的问。

 王重道:“既然地里种出来的粮食不够吃,那咱就别光靠着那一亩啥三分地过活呗。”

 “咱们庄户人家,不靠种地过活,那还能靠什么?”老支书愈发不解。

 “叔爷,现在时代不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