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外交

    冗长的贸易谈判进行了两天三夜才宣告结束,但是,成果还是斐然的。纺织业和轻工业产品基斯里夫没有做出一分让步,继续维持高进口税。

    玛丽恩堡外交使团只能拿出备选方案,从其他行业入手,在矿物贸易和药材贸易方面与基斯里夫高层,也就是罗德、阿尔维斯一帮人达成了协议。

    《自由通商协议》被改成了《通商协议》,其中,玛丽恩堡将降低基斯里夫进口药材的关税,让基斯里夫本土的药材可以更好的在玛丽恩堡销售。而作为回馈,基斯里夫开放了部分矿石的进口权限,一些稀有金属甚至享有零关税特权。而铁矿石、铜矿石一类的货物,基斯里夫方面将降低了进口税,使得玛丽恩堡的商队可以将更多的矿物资源在基斯里夫境内倾销。

    当然,罗德签订这些条约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和打算的。首先,全境内的矿场生产效率正在急速提升,过不了多久,基斯里夫的矿石开采成本甚至将低于帝国和玛丽恩堡。届时,玛丽恩堡的矿石价格未必拥有竞争优势。其次,整个基斯里夫正在大力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矿石做原料储备。从玛丽恩堡的商人那里进口更多的矿石,并不会吃亏,因为将来这些资源大有用处。而玛丽恩堡人则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眼前利益。

    其他方面也有一些突破,酒水类玛丽恩堡开放了更多的商品进口权限,让更多的烈性酒可以进入玛丽恩堡销售,而厄伦格拉德港则成为第一个特许港口,可以以低关税进口玛丽恩堡的奢侈品,再搬到国内销售。这对于基斯里夫的贵族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以前,要获得帝国生产的奢侈品,他们必须支付昂贵的价格,要么私下偷偷走私。但是要冒着被没收和严惩的风险。而现在,特许类目商品进口被批,意味着今后奢侈品价格将不再那般昂贵。

    只不过,这项特权也是在罗德严格控制下的,可享受进口特权的商品种类十分稀少,同时,数量也有上限。每周,只能允许一定量的奢侈品商品以低关税流入基斯里夫。再多,就会被拦在港口外,要么以正常税率进口。

    贸易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一个国家的经济会被盘活,管控不好,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罗德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关于这方面的把控,便命令阿尔维斯必须亲自监督。

    而放宽奢侈品市场罗德还有自己的另一番打算——

    女王丹尼斯正在加紧推行税务改革,渐渐*****在整个王国税收收入的比重,降低传统的农业税的比重。这样的好处是将税收压力从穷人阶级慢慢转移到富人阶级。而且,农业税是有临界点的,土地和农民就那么多,征收到一定程度,很快就达到上限了,再榨取,也收不了多少,还容易造成民众反抗。

    而消费税、商品增值税这一类税收的临界点很高。有些奢侈品就算征收30%的税率,贵族们也不会怎么样,最多就抱怨几句。毕竟,除了食品和煤炭以外,其他商品都不属于必需品,没有奢侈品,生活也能继续,没有多样化的生活用品,生活还是可以继续……

    改革还有另一点好处,王国将享受到贸易所带来的直接利益。整个基斯里夫市场上商品越多,流通越快,政府的税收就越多,平民和贵族每消费一件商品,都要向沙皇政权缴纳税费,一旦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政府的收入也将跟着水涨船高。

    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转型过快,贵族和富商们会不乐意,不配合。同时也不能太慢,留给基斯里夫的时间不多了。开放部分奢侈品算是取悦贵族的一种手段,让他们对女王政权报以希望。

    一环紧扣一环,国内的需求和特殊的转型时期,决定着罗德对外贸易的态度和做法。至于玛丽恩堡方面是根据什么来达成这些贸易协定的,罗德就不得而知了。那些深层次的原因没有人会说。就像罗德的大计划,只有自己和女儿丹尼斯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