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卡壳了

 韩伟俊和柳冬生从李文军那里回来,先两个人开了个闭门会议。

 “你怎么想的?”韩伟俊问柳冬生。

 柳冬生抿嘴:“我两边都想参加。”

 这大概就是李文军让他们内部商量的原因。因为他知道柳冬生太疯狂,两边都想参加,会把自己折腾死。

 其实韩俊生也想两边都参加。

 韩伟俊哭笑不得,说:“要不抓阄吧。不管抓到什么都不许后悔。”

 柳冬生:“行。不后悔。”

 然后两个人就写了两个纸条,揉成团,各自拈了一个。

 柳冬生拈到写着“摩托车”的纸条,问韩伟俊:“我能回来看你们研发吗?”

 韩伟俊知道他不舍得汽车厂,笑起来:“行啊。欢迎随时回来指导。不过我觉得你可能没有时间。”

 -----

 然后柳冬生又点了几个人开始做摩托车去了。

 李文军跟他约法三章:第一,所有条件成熟之前,不能试驾。这个条件,包括头盔。第二,前几次试驾,只能在车间里,不能出来外面。第三,试驾必须做好完全防护,速度不能超过六十公里每小时。

 大家一听,有些好笑:李文军这不就是怕“二愣子”柳冬生自己不怕死,还要把别人拉上送死吗?像唐僧给猴子带上金箍圈一样,限定他的活动范围。

 柳冬生开始觉得有汽车研发做基础,摩托车的研发,肯定不会太难,因为轮胎,制动,发动机都是现成的,稍加改动就能用。

 结果,做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先不说外形做不到李文军画出来的那么好看。李文军画出来的是高科技,他们做出来的,只是自行车加了个发动机。

 不说别的,就说最基本的问题。比如停下来的时候,原地立稳。

 这两个轮子的东西,还笨重得要死,完全不像自行车一个脚撑就能撑住。

 数学老师教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好像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做出来的摩托车放在哪里就倒在哪里,每次倒的方向,还不一样。

 这会儿才明白为什么李文军说三个轮子的摩托车好做,两个轮子的却不好做。

 想来想去是重心问题。

 摩托车用的钢板量少,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发动机也在前面。

 想办法挪动脚撑的位置和大小,终于能放稳了,却发现这个车好难驾驭。把厂里个子最大的袁磊子叫来推车,都扶不住,推不动,好不容易推动了,七歪八扭,最后结果还是倒在地上。

 柳冬生说:“是轮胎太小了。把轮胎做宽。”

 轮胎做宽,车架也要宽,结果没有变,问题还是一样的。

 这就说明不是轮胎的问题,或者说,不仅仅是轮胎的问题。

 柳冬生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出解决办法来,只能去问李文军了。

 李文军笑:“你们这么快就发现这个问题了?也是不错。其实主要就是发动机与车架子不配套的问题。你做出了车架要考虑车架的容纳空间、重心、平衡等等参数,去设计适合它的发动机。而不是发动机和车架同时做。整台车的重心和平衡要完美匹配,不管车子多重,都会灵活好驾驭。”

 柳冬生恍然大悟:“所以发动机不能照搬汽车的。”

 李文军说:“是不能照搬,但是可以借鉴。国外的摩托车厂,根据车架重新设计发动机的大小和外形。先把车架做出来,然后设计发动机,然后平衡重心。如果实在平衡不了,就要对车架和发动机进行微调,直到能匹配。而且你就算匹配好了,也要考虑规模化复制的可能性。这个意思就是,上面每一个部件,你都要有详细的图纸,不管是谁按照图纸都能做出重心和平衡性完美匹配的摩托车。如果要节省成本,就先用木头做按比例缩小版模型,再做等比模型,再用高强钢来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