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朱棣来个猛一点的建议

 “没错,使用这个混泥土之后,不需要再用巨大的石板,不仅花费少了很多,修建速度也快了很多。”

 “爷爷,我建议边疆地区的一些堡垒,也可以使用混泥土去制作,速度会快很多。”

 朱瞻墉知道水泥这个东西,自己肯定是不能独占的,也没有必要独占。

 朝廷不管是修建北京城还是在边疆修建长城之类的其他东西,都是需要用到水泥的。

 这个改变,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银子,还能提高效率。

 “水泥的作用那么大的话,着实可以考虑在边疆许多重镇修建水泥作坊。瞻墉,你不会不愿意把水泥制作技术贡献给朝廷吧?”

 朱高煦作为一个武将,自然是可以看出来水泥的作用的。

 所以于公于私,他肯定都是要让朱瞻墉把这个玩意献出来。

 “二叔,瞻墉刚刚都已经主动跟爷爷提出建议了,哪里有一丝不愿意把水泥技术拿出来的意思呢?”

 朱瞻基看不惯朱高煦那副嘴脸,直接怼了过去。

 “朕看这水泥道路很是平整,瞻墉,有没有可能把水泥道路修建到更多的地方呢?”

 朱棣没有理会朱高煦和朱瞻基的斗嘴,而是很快就想到了水泥道路的用处。

 常年行军作战的他,很清楚道路建设对于军事发展的重要性。

 “爷爷圣明,孙儿觉得把水泥道路修遍大明,是一件完全有必要,也必须去做的事情。”

 “比如南京到北平,就很需要一条水泥道路。”

 “再比如从北平进入到辽东,从北平进入到漠北,都很需要一条水泥道路。”

 “如果大明各个县都能够有水泥道路相通的话,那么不管是对于货物的流通,还是对于加强朝廷的管控,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然了,如此修建水泥道路,肯定是花费了比较多的钱财。”

 “这就需要确定具体的修建规划,一步一步的来了。”

 朱瞻墉绝对是修路的支持者。

 要致富,先修路。

 这句话已经是被后世证明了的。

 “皇上,越王殿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修建如此多的水泥道路是不大现实的。”

 “微臣觉得修建几条主要的道路就够了,并且这几条主要的道路也需要分成许多年来修建。”

 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一听到朱瞻墉的提议,就头大了。

 不管水泥的价格高不高,这个水泥道路的修建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里面涉及的人力物力是非常巨大的。

 到时候压力全部都落到了他这个户部尚书身上。

 这种事情,他怎么能够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