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不说,并不表示朱棣不问啊。

 但是那些事情,似乎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啊。

 要是从自己嘴里面说出来的话,难免让人感到像是在弹劾朱瞻墉一样。

 这是郑和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你我之间,没有什么好顾虑的,朕也不是要去追究瞻墉的什么责任,只是很好奇他到底在南洋折腾了什么。”

 朱棣看出来了郑和的犹豫。

 他们两认识那么多年了,对于彼此的性格也都算是比较了解的。

 “皇上,奴婢是在越王殿下去南洋的途中碰到他的,所以也只是了解一部分的信息,有些事情只有越王殿下自己才最清楚的。”

 “没关系,那你就先说一说你知道的。”

 朱棣显然没有打算那么轻易的放过郑和。

 他是真的好奇朱瞻墉在南洋做了什么。

 “奴婢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越王殿下在南洋主要是售卖琉璃杯子。”

 “琉璃杯子?除了琉璃杯子呢?”

 对于郑和的回答,朱棣并不感到惊讶。

 毕竟,水晶镜子这个玩意,朱瞻墉早就搞出来了。

 如今再搞出个琉璃杯子在南洋售卖,那是一点也不奇怪。

 “就只是卖琉璃杯子,其他的东西非常的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嗯?卖琉璃杯子可以郑几百万两白银?”

 朱棣虽然还不清楚朱瞻墉到底搞回来了多少钱。

 但是他觉得怎么也有几百万两吧。

 “这个……”

 郑和再一次的陷入到了纠结之中。

 “嗯?”

 “皇上,那些琉璃杯子,一个就要一千多两白银,所以……”

 这一次,没等朱棣再说什么,郑和赶紧回答了问题。

 “什么?一个琉璃杯子卖一千多两白银?”

 “是的!”

 “这么贵的杯子,有人买?”

 朱棣可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皇帝。

 对于大明的物价,他是有着非常充分的认识的。

 一千多两白银,朝中大部分的官员的俸禄,一年也没有那么多。

 普通百姓一辈子也挣不来一千多两银子呢。

 结果人家朱瞻墉卖一个杯子就要那么多的钱。

 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的事情。

 莫非南洋的人那么有钱,还那么愚蠢?

 “皇上,这可能就跟越王殿下的手段有关系了。”

 郑和给了一个非常暧昧的回答。

 他实在是不想说朱瞻墉在苏禄苏丹国等地逼着人家买琉璃杯子。

 这答桉说出来,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呢。

 “什么手段?”

 郑和不说,并不表示朱棣不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