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而归

 “没错,既然有了朝廷的大义在里头,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郑嘉他们几个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旧港宣扶司,要迎来自己的发展机遇了。

 “王爷,旧港那边的百姓都是心向我大明的,只要朝廷安排人员进入到旧港,我们施家一定全力配合。”

 施济孙倒是很识时务。

 虽然朝廷如果安排人员进入到旧港的话,对施家的权威肯定是有影响的。

 但是朝廷已经任命他爹为宣扶使,那么旧港发展的越好,施家的地位肯定也就越高。

 这是一把双刃剑。

 总体来说,肯定是对他们家族有好处的。

 无非就是以前独自品尝的小蛋糕,变为了跟大家一起品尝的大蛋糕了。

 “等本王在广州府站稳脚跟之后,就会安排人员大量的进入到旧港。从黄埔码头去到旧港码头,顺利的话只需要十几天时间,还是比较方便的。”

 看到施济孙这么识趣,朱瞻墉倒是放弃了要把施家踢出局的想法。

 “王爷,这一次我们下南洋整体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南洋就挨着西洋,不管是那个奥斯曼土耳其还是其他的国家或者是海盗,将来要是看到了旧港或者是南洋海域繁忙的商贸,肯定会有一些想法,朝廷是不是要加大水师的投入才行?”

 王富贵虽然是一个太监,但是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

 事实上,这个年代的太监的见识,有许多都是比一般读书人都要高,更加不用说跟普通百姓比了。

 毕竟人家接触的信息和人员,根本就不是一般的人可有比的。

 不管是下西洋的郑和,还是侯显,其实都是太监。

 说白了,下西洋的船队,与其说是代表了朝廷,更可以说是代表了朱棣。

 “王公公说的有道理,从阿卜杜拉反馈的情况来看,这西洋里头还是会有不少国家比较强大。

 这一次我们借着手榴弹,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如果他们有针对性的处置的话,今后手榴弹的效果不会那么好的。”

 朱勇在旁边难得的附和了一下王富贵这个太监的话。

 “那倒也是哦,在海上,人家只要在甲板上都安排一些弓弩手,我们就没有那么好应对了。

 大家的胜负就是五五之数了。”

 陈昭虽然整天都钻进钱眼里了,但是并不傻。

 他也没有因为这一次的顺利就觉得大明在南洋真的是无敌了。

 “户部现在是一穷二白,要让夏原吉给钱造船,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不过水师的发展肯定是不能放下的,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灵活处理。

 比如各种商船,必须配备一定的武装力量,要不然碰到海盗就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王富贵说的道理,朱瞻墉自然是认可的。

 不过,发展水师还是非常耗费钱财的。

 特别是专业的海军队伍,就更加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了。

 朝中大臣的注意力现在还在北方草原,要想把大部分的资源投向海洋,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这个事情就没有搞头。

 越王府的力量,正好可以借着武装商船,好好的拓展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