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郑嘉自然也不会反对,并且他还进一步的提出了建议。

 本地的土人是不能用的,不听话,搞不好还容易弄出乱子出来。

 从西洋商人那里购买奴仆,虽然是一个办法,但是价格估计不便宜。

 这个时候,倭国人就进入到他的视野了。

 “郑嘉的这个提议不错,石见银山当初就有一些倭国帮工,这些人还是听听话的,也吃苦耐劳。不过,我觉得不能让倭国奴仆聚集在一起,要不然这些人就会有不该有的心思。”

 朱勇当时也是跟着去过倭国的,对于倭国人也是有一定的认知。

 “嗯,你们的这个提议不错,就这么办吧。”

 朱瞻墉大手一挥,这事得方向就算是定下来了。

 “王爷,巨港要跟大明有更加密切的联系,肯定有非常大的船只需求,是不是可以考虑在这里修建一座造船作坊呢?”

 施进卿见缝插针的提出了一个建议。

 身处南洋,他太清楚一个造船作坊的重要性了。

 虽然巨港也有几个小的造船作坊,但是那个规模和技术,跟大明国内是完全没有办法比较的。

 不过,朱瞻墉对于大明的技术外流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别看施进卿的这个提议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他却是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

 当然了,刚刚把施进卿收入门下,要是那么生硬的拒绝,肯定是不合适的。

 “广州那边已经在修建一座全新的大型造船作坊了,到时候本王可以多安排一些船只走广州到巨港的航线。”

 朱瞻墉这么一说,施进卿立马就懂了。

 看来造船作坊是没有戏了。

 不过,好歹也是做了一个买船的渠道,他倒也没有太多失落。

 接下来,大家又讨论到了深夜,可谓是气氛融洽。

 甚至为了把几家的种植园给安排妥当,船队直接就在巨港这里停留了五六天。

 这些天,朱瞻墉也让人收购了一些南洋特产,顺带着卖掉了一些琉璃杯子。

 巨港就是南洋最南的一站地。

 回头就要换一个方向,开始往北而去了。

 所以为了不让船队空着船舱回去,一些东西还是要买的。

 再不济,装满大米也是可以的。

 “济孙,你到了广州府,可是千万要听越王殿下的,不要把大好局面给搞坏了。”

 当朱瞻墉一行人准备返程的时候,施进卿果然把他的儿子施济孙给送过来当质子。

 朱瞻墉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这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