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不麻烦,到时候正好跟施公子了解一下南洋的风土人情,让后续来到南洋的大明百姓能够少吃一些亏。”

 双方的关系很快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模式。

 气氛自然就更加热烈了。

 “施大人,旧港这里都有什么货物是适合跟大明进行贸易的呢?要想将旧港打造成南洋第一大港,就不能离开跟大明的贸易啊。”

 慢慢的,朱瞻墉将话题转移到了正题上面。

 海贸是最近几十年发展的重点,南洋肯定是不能避开的存在。

 “胡椒、八角、桂皮、肉豆蔻这些香料,苏门答腊岛上都可以出产,并且产量还不小。除此之外,苏门答腊岛虽然是一座岛,但是面积非常的广,岛上还有许多地方其实也是适合种植水稻的。”

 说到生意,施进卿就更加热情了。

 在他看来,这就是抱大腿的好处啊。

 自己刚刚拜入越王府门下,王爷就开始关照自己了。

 “香料自然是贸易的好东西,但是单纯的靠树林里纯天然的采摘,显然是不够的,可以让百姓多种植一些胡椒树之类的,提高香料的产量。”

 “除此之外,水稻的种植面积可以扩大,不管是有多少稻谷,我大明都是可以消化掉的。施大人不要觉得售卖稻谷的利润太低,但是粮食生意胜在稳定,只要做好了,那是可以长长久久的发展下去的。”

 朱瞻墉显然对水稻种植更加感兴趣。

 就这里的气候,一年三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虽然已经安排将来郑和他们去美洲找土豆和地瓜之类的高产粮食,但是后世的经验证明,大米仍然是大明南方百姓最主要的口粮。

 而国内南方各地基本上都是山多地少,大米只要价格合适,不用担心没有销路的。

 再说了,以后朱瞻墉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广州府,粮食的产量肯定也要跟上去,粮食的价格要比其他地方低,这样子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进入到作坊做工啊。

 “王爷,这些都不是问题,就是人手可能会不足。您是不知道,这里的土人有多么的懒惰,只要还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不愿意干活。要不然就凭着苏门答腊岛那么好的条件,早就发展起来了。”

 施进卿对于朱瞻墉的话很是认同。

 奈何有些事做起来总是有心无力。

 “这个好办,除了从国内移民,还可以从别的地方购买奴仆,那些西洋商家,应该是有不少都愿意做这个生意,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润,我们就不用担心缺人手。”

 朱瞻墉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