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预防针

 因为朱瞻墉说的都是事实啊。

 “哎,王爷,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朝中大臣想要理解,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最终郑和也没有再反驳,不过却是陈述了一个极有可能发生的事实。

 “如果海外有亩产千斤的粮食,为了寻找这些粮食,大家的态度就会变化吧?”

 朱瞻墉之前可是跟朱棣说过了,等郑和下西洋回来就接着去美洲,现在也算是先给他打一打预防针了。

 “不可能!哪怕是南洋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种植三次,一年的亩产也不到一千斤,更加不用说一次性种植就亩产千斤。”

 郑和想也没有想就否定了朱瞻墉的这个说法。

 他这一次可是一直走遍了南洋和西洋,虽然没有继续往西而去,但是郑和自认为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非常了解了。

 他都没有听说过哪个地方有亩产千斤的粮食,那么说明这种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可是,这一次他对上了挂逼,自然就要输了。

 “这个世界除了郑大人取得西洋和南洋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我们不曾到过的。比如沿着倭国北部的海域一直朝着东边而去,就可以到达北美洲。”

 “而从爪哇国那边一直往东而去,就可以到达南美洲,这两个地方都是还没有被大家发掘,我说的亩产千斤的粮食,在这里就可以找到。”

 朱瞻墉觉得有必要让郑和早做准备。

 要不然还不知道土豆、玉米之类的东西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在大明呢。

 虽然提前让朱棣安排了兵分两路出海的计划,就等郑和回去执行。

 但是朱棣跟郑和的关系非常好,如果到时候郑和不愿意,或者是认为这个冒险没有意义,那么很可能朱棣会改变主意。

 这肯定不是朱瞻墉希望看到的情况。

 “王爷,你可是认真的?”

 郑和盯着朱瞻墉,想要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之前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皇孙。

 能够作为第一个被朱棣册封为王爷的皇孙,现在是有自己独到之处的。

 要不然朱棣干不出这样子的事情出来。

 “郑大人,你不是一直很好奇我为什么要出海吗?除了刚刚说的那些理由,想从海外挣钱回去之外,更多的就是希望能够为我大明找到更多的海外物产。”

 “就是王爷说的亩产千斤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