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搅蛮缠

 韩景阳看了半天,可以大致确定这罐子是一件法器。

 只是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法器。

 当然,肯定不弱,要不然也不会造成这么一连串的伤害,邓新钢只留了一个晚上就成了这个样子,其他人但凡经手必然遭殃,最后的买家更严重。

 如果鉴定一下,属性绝对不差。

 韩景阳看完之后对李建军道:“东西我看过了,本身是一件不错的古董,但在传承中另有变化,成了一件法器,当然,目前看更像邪器,你们没事儿尽量别靠近别触摸。”

 “那怎么办?”

 “带人和罐子来泉城。”

 韩景阳说完就挂了电话。

 心里却不停琢磨这事儿到底该不该做。

 去首都?

 确实不太愿意。

 但跟面子不面子没啥关系。

 我就是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泉城,因为何鼎坤以及鼎神集团倒下制造的fēng • bō 还没过去,不对,才刚刚开始。

 申玉海说的针对我的风浪也还没有袭来。

 某些人很可能就藏在暗处盯着我。

 我离开泉城,哪怕只有半天,都有可能给某些人留下可趁之机。

 当然,如果能趁机抬抬身价也是好的。

 做这种买卖,最忌讳被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太过掉价。

 上杆子的不是买卖。

 同样道理,搞玄学一定不能弱了气势,不然根本镇不住各型各色的顾客。

 养出一身我一开口就没有人敢反对敢质疑的气场,这才算真正入门。

 不然,我才说一句,那边就有七八句十来句质疑等着我,那我就算有一百张嘴也应付不过来,这生意自然也就做不下去了。

 嗯,用某些人的话来说,这叫给自己造势,养望。

 通过日常小事情来营造强大可靠的形象,时机一到自然是一呼百应。

 我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通过拿捏顾客来塑造更强势的人设形象。

 这可不是现在才有的招式,古代的玄学从业者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搞的,很多玄学行业内的所谓规矩也都是这么来的,例如“一事不烦二主”这条,就是排他性极强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用我就专心用我,找别人?那就滚。

 不止玄学领域。

 其他行业里也一样。

 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典型。

 诸葛亮可以这么做,我也可以。

 果不其然。

 晚上九点钟,韩景阳再一次接到李建军打过来的电话:“韩先生,我又来泉城了。”

 “带着老爷子一起?”

 “没有。”

 “你要三顾茅庐?”

 李建军无奈:“韩先生,我是真心相邀。”

 韩景阳的态度一如既往:“李老板,我还是那句话,不会千里迢迢跑去首都做个三五分钟就能做完的活儿。”

 “韩先生,你确定可以在三五分钟内完成?”

 “用最好的法器,最多五分钟就能搞定。”

 “费用呢?”

 “一千两百万。”

 “算上出场费?”

 “出场费包括在内,”韩景阳轻笑一声:“一千多万的交易,抹点零头再正常不过。”

 “韩先生,钱不是问题,只求你跑首都一趟,我父亲那情况你也看到了,真不适合千里奔波。”

 “李老板,我不是见钱眼开的人,更不是说话不算话的人,我有原则,李老板,就这样吧,我挂电话了。”

 “韩先生……”

 韩景阳直接挂上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