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下的北京

 重工业企业最多只允许搬到安南省和交趾省这些新领土上,不准离开国界。

 军工企业只准过长江,不允许离开大陆。

 于是一时间江南成为了军工重镇。

 大型的水利设施,如龙羊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等等正常运作,必须派人留守。

 资源型企业如煤矿、铁矿等等必须正常生产,现在在大建设当中,什么资源都缺。

 当然大搬迁也出现了许多扯皮的事,比如不愿意搬走,讨要搬迁款等等,不过地方政府处理的都还得当。

 姜宇多少有些感慨,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更完成这么大规模的搬迁,而且做得非常细致,这简直是个奇迹。

 两天后,姜宇来到西门,坐上中巴车来到郊区的农田。

 发现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工地,姜宇他们要来垒大棚。

 这个工作是不由分说硬塞过来的,如果不干就别想留守了,去东南亚开荒,或者建工厂去!

 在工作之余,姜宇询问了一下负责的工作人员,这是要建什么大棚?

 这个工程并不是什么保密工程,做好宣传工作是负责人的工作之一。

 他给姜宇做了比较细致的讲解,预计半年后,北京也能重见天日,但是一定气温很低,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减少食物的运输成本,减轻粮食负担,国内留守的人员,都要多建农业大棚,在大棚里种庄稼,种蔬菜。

 姜宇想到前两天跟常伟思的谈话,顿时明白了老常的意思,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不得不进行的劳动。

 按照负责人的话说,有了足够种植几十万人吃的粮食和蔬菜的时候,这个建设行动才能结束,估计三年五年是建不完了。

 姜宇发散思维:这个工程放到塞拉利昂的话,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不过在中国不一样,国内建筑业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这些建设工程倒是可以释放过剩的产能。

 接下来一段时间,姜宇都泡在了工地上。

 作战中心的情报依旧对他开放,中国速度让姜宇多少有些吃惊,第一个星期就生产了一千多台“油田1号”,第二个星期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并稳定下来。

 也就是说,现在用一个月就能生产出跟大型发电厂,有同样发电量的新能源设备。

 未来北京计划留守几十万人,五千多台“油田1号”就能供应这些人所有途径的用电。

 这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取暖用电,不然五千多台“油田1号”,足够产生有一百七八十万人口的中大型城市的用电。

 关键“油田1号”的布置简单,只需要厂房就能运作,快的话一个多月就能投产,不用像火电厂还要建个两三年。

 而且建成后就只有维护成本,没有消耗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