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

 不管什么交通工具,都不愿意搭乘他们。

 当然这是后话,在解决了克里顿的事情后,姜宇才想起来:“杨冬呢?”

 “她去伯纳德的实验室了。”妲己回答道:“现在她在做伯纳德的副手。

 “另外伯纳德希望您能去他的实验室看看,他说有惊喜向您汇报。”

 姜宇一愣:“好,明天早上就去伯纳德那里看看。”

 伯纳德的办公室,在山丘的另一侧。

 基地这边已经住满了人,根本没有地方再去做大型实验。

 关键是把各个实验小组分开安置,以免敌人一锅端。

 基地与实验室之间有一条土路连接,因为现在是雨季很不好走,姜宇的车队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翻过了山头。

 姜宇感慨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路都硬化起来啊?”

 “最近一两年是够呛了。”妲己回答说:“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建新厂和学校上。

 “西部省到海港的公路已经开建了,但是根本没有余力修山里的路。”

 伯纳德的实验室,是在山腰间一座孤零零的大院,周围的草木因为施工被破坏了不少,现在还没有重新长出来。

 大院周围也还有许多施工的痕迹,显然这座大院刚落成不久。

 姜宇感慨道:“这里虽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太落后了,我们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建设。

 “好在建设也是很让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特别是在得到了无尽的寿命后,姜宇就更不着急了。

 说话间,大院的门打开了。

 院子里铺了石头,总算不像路上那么泥泞。

 伯纳德、杨冬等几个科学家,已经等在一个车间一样的建筑门前。

 姜宇下车,跟他们简单寒暄了一下,便被带进了车间里。

 一进门姜宇就看到了一个类似于油田里的“磕头虫”一样机械,中间是个架子,一侧是一个机柜一样的结构,另一侧连接在一个大圆轮上。

 此时的“磕头虫”正一圈一圈地转动着圆轮,圆轮转动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在圆轮下面还接着电线。

 伯纳德介绍道:“这是我们制作出来的样机,我把它命名为‘油田1号’。”

 姜宇点点头:“这东西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油田,这是在发电?”

 “是的,在发电。”伯纳德解释道:“每转一圈大概就是3.2度电,一分钟大概可以转两圈。”

 姜宇问:“发电量、造价跟火电厂比起来怎么样?”

 伯纳德开始跟姜宇算一笔细账:“大概三千五百个“油田1号”每天的发电量,才能抵得上一个大型火电厂每天的发电量。

 “单个‘油田1号’的造价在五十万美元左右,是一个大型火电厂两倍左右的投资。

 “不过‘油田1号’在建成后,就几乎没有任何其它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