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距离

 “你不知道,本地的工人太懒了,他们磨洋工的本事我是甘拜下风,就算找上二十名监工也不一定能看住一百个工人让他们一正常的速度工作。”

 “那当然。”姜宇笑道:“他们觉得是在给外国人修路,是在给外国人工作,当然没什么干劲!”

 他顿了顿又道:“可是这条路必须要修,在未来秘密基地会是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标志,是当地人脱离愚昧的标志。

 “五六百人的规模太小了,我估计以后这里起码会住五六十万人!”

 唐迪张了张嘴,一时之间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姜宇的思维。

 姜宇又问:“你听说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么?”

 唐迪点了点头:“略有耳闻。”

 姜宇又看了看杨冬,杨冬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也听说过。

 “那就让杨冬博士给我们讲一讲‘三线建设’吧。”姜宇微笑道。

 杨冬微微一愣,不过还是清了清嗓子道:“当时迫于国际压力,必须利用国内的战略纵深,保护我们仅有工业体系。

 “所以开始了一场耗时十几年的大搬迁,工业,特别是军工开始向着四川、甘肃、贵州这些地方转移,以保证在可能爆发的战争后,利用我国巨大的战略纵深保存工业上的实力。”

 姜宇点了点头道:“我们要做长久的打算!塞拉利昂东西不过一百多公里,南北则有西部的平原贯穿,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言。

 “一艘航母就能轻松取得制空权,好在周围的国家都没有航母,大多只有步兵,就算是空军也没有大型轰炸机。

 “所以如果真有军事冲突的话,我们要利用这些山阻挡敌人的陆军,为我们争取战机和时间。”

 听到这番话,唐迪有些激动,他立即点头:“好,我会马上派人去修。”

 杨冬突然问姜宇:“你要在这里建一个国中国么?”

 姜宇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们先去参观了建筑公司,这里的水泥、钢筋、石子正不停地往西部省运去。

 英国人都居住在首都周围、有点现代社会样子的西部省建房子。

 而且英国人并没有来多少人,毕竟这里实在太穷了,工业和农业都一团糟,一块香皂一包洗衣粉都要从英国本土运来。

 姜宇参观的合资工厂虽然建得仓促,不过跟周围的原始土房也有明显的区别,大部分是些具备“现代特色”的泡沫板房。

 不过像水泥厂和钢铁厂,得正儿八经用混凝土建筑。

 唐迪在经过了硬化了的钢铁厂大院里对姜宇道:“现在我们已经雇佣了两万多名当地的工人。

 “工厂和矿场的工人不多,大部分工人都在西部省的建筑工地上。

 “我们虽然才发了两个月的工资,但是这里的经济已经被初步激活,人们有钱消化一些工业产品了。”

 而那些工业产品,也是他们从亚洲运来的,这是一个老剥削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