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询问了几个校友才隐约听说,沐师姐去东南亚出差了,毕竟那里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媒体人的“集散地”,每天都有新闻传出。

 姜宇也没有多想,继续在宿舍忙碌。

 在忙碌中时光飞逝,转眼间就来到了四月份,大气中的火山灰终于蔓延到了海南,许多人都去观看那铺天盖地的积云。

 这些“积云”的前部还不足以遮天蔽日,阳光虽然会被遮挡,但是还能分得清黑夜和白天。

 而东南亚等地则仿佛置身于永夜中,需要一天二十四小时开灯照明。

 所以在东南亚进行的第一批大基建,就是大建发电厂,建居民区,建轻工业工厂,同时丈量田地、积极开荒,总之是干得热火朝天。

 自救小组也利用这股东风,在塞拉利昂投资了两个发电厂和三个建筑公司。

 这时候英国人来了,欧盟对非洲的影响依旧是巨大的,所以根本没有遇到中美那样的阻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重返了非洲。

 可是当他们回来的时候才发现,非洲比他们离开的时候还要贫瘠,如果不想住土房,就需要大量的建设。

 塞拉利昂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塞政府几乎是以半迎接的姿态,让英国人重返这篇大地,并把西部最肥美的平原地区都给了英国人。

 姜宇和唐迪早有预料,所以自救小组置办的地产多在东部山区。

 同时英国人又需要他们已经快要竣工的电厂,以及早就开工的石子加工、水泥、混凝土搅拌公司。

 所以双方暂时相安无事,还默许了自救小组开设的铁矿和煤矿的生产,以及一个小型钢铁厂的建设。

 至于在这些产业的位置上姜宇提前布局,趁机利用工厂的工作机会,笼络了人口最多的曼迪族和泰姆奈族,并利用这两族的族人组成了两支各自有三五百人的武装力量。

 随着季风的影响,浓密的火山灰开始大面积向南北扩张,很快就越过了长江流域。

 这时候早就准备了几个月的大搬迁行动开始了,先是搬迁北方的人口,长江以南也开始铺设暖气管道,预计在未来,这里将跟西伯利亚差不多一样寒冷。

 不过北方的搬迁,也不是全部搬迁,那么广袤的国土,自然不可能放弃,每个城市都有人留守。

 像北京这样的首都城市,预计留守人数得有几十万。

 不过跟灾难来临前的人口对比,这点人口实在不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