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失败

    第二次冲锋的架势同样骇人,即便大多数骑兵的骑枪都已经折断,不得不抽出马刀厮杀,但仍然有众多骑士在战斗中倒下。

    紧接着,第三次冲锋、第四次冲锋……每一次冲锋都有着许多骑士战死,高强度的战斗消磨着双方骑兵们的战斗意志和体力。

    战斗自上午十点开始,双方在多瑙河畔激烈厮杀数个小时,鲜血几乎染红整片大地,甚至流入多瑙河,将一半的河水染红,在黄昏降临后,战斗才终于分出胜负。

    将近一天的战斗,土军以惨烈的代价击溃了基督教联军,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基督教联军几乎覆灭,皇帝在大败之际趁乱逃脱,选帝侯、公爵和伯爵们部分逃跑,大部分则是战死沙场,还有少部分人沦为土军的俘虏。

    土军虽然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但他们同样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元气大伤,即便是取得胜利,也无力再继续向西前进,攻打维也纳,只能暂时撤往多瑙河重镇贝尔格莱德休整。

    当布达之战的消息传开后,整个中欧陷入震动,中欧各国皆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土军会继续西进,攻打维也纳重镇,利奥波德一世皇帝逃回维也纳之后,也因为这场惨败大病一场,卧床不起,整座城市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

    也不管土军还有没有能力继续西进,城中的大部分贵族和富人们都开始收拾起了家中细软,准备先一步逃往外地躲避战火,在这种情况下,与皇帝一起逃回来的洛林公爵不得不担起重任,不顾外界对他的流言蜚语,协助朝臣们一同稳定城中士气。

    当消息传到罗马,传入教宗克莱孟十世耳中后,这位野心勃勃的教宗内心充满了忧虑,布达惨败震惊了整个基督教世界,若是土军趁势拿下维也纳,那对于基督教的宗教权威来说将会是极大的打击。

    为了保卫维也纳,增援神圣罗马帝国,教宗深思熟虑后,决定向基督教各国发布号召,号召各国向维也纳派遣志愿军,保卫维也纳,抵抗土耳其异教徒的侵略。

    他宣称,这将是十七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为了耶稣基督,为了圣母玛利亚,全体基督教徒都有支援奥地利,抵抗异教徒的义务。

    虽然随着时间步入十七世纪,教宗的权威一落千丈,没有曾经的强势,但在克莱孟十世的号召下,基督教各国还是纷纷派出了志愿军增援维也纳,加入抵抗奥斯曼帝国的行列中。

    另一边,当摩尔达维亚的惨败和布达之战的惨胜两个军报先后传回康斯坦丁尼耶,送到大维齐尔的桌面上的时候,这位向来沉默寡言的掌权者难得在他的书房中露出了悲伤的神色。

    他的弟弟战死沙场,虽然摩尔达维亚的战败有一定原因是出自他的弟弟身上,但事到如今,他又怎么能够责备已故的亡弟呢。

    在悲伤一阵后,大维齐尔又强行打起了精神,他召集了同样留守首都的朝臣们,准备商讨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眼下摩尔达维亚战事失利,摩尔达维亚总督也沦为联军的俘虏,残存的鲁梅利亚军团不得不退守多瑙河,联军随时都能够南下,向多瑙河防线发起猛攻。

    以残存的鲁梅利亚军团的军力,若是联军猛攻多瑙河防线的话,那么他们多半是守不住的,联军一越过多瑙河,往南便能够长驱直入,一路打到康斯坦丁尼耶所在的色雷斯地区。

    首都北部的门户埃迪尔内同样阻挡不住联军的兵锋,要是被打到了这里,不仅帝国首都危在旦夕,帝国和苏丹的权威都会一落千丈,那些不服帝国的仆从国肯定会产生小心思,而苏丹在布达之战中取得的惨胜也将毫无意义。

    想到这,大维齐尔和朝臣们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决定——必须要

    和夏军停战,帝国如今会落入这种地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归结在夏朝的身上,如果不是夏军与基督教联军联手夹攻帝国,后者怎么可能成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