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南汉山城

    朝鲜,随着北方二道的「反正」,朝廷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

    先不提各地因为强制征兵而揭竿而起的平民百姓,驻扎在北方二道的夏军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随即开始集结,向南行军。

    夏军的心动让朝鲜上下再次感到恐惧,黄海道的朝鲜官军有心想要阻止,但他们被驻扎此地的夏军和揭竿而起的朝鲜百姓群起而攻,不仅抽不开身去应对北方而来的敌人,反而被打得节节败退,丢盔弃甲。

    亲自率军南下的第一镇代总兵东方阳也一边拟定檄文,命人在各地张贴,要求当地的朝鲜官府向夏军投降,以此来减轻他们的罪责——若是在夏军杀来之前主动投降的,对其之前的罪行既往不咎,可要是等夏军打到面前了才投降,不好意思,你原来应该是什么罪,就还是什么罪。

    在夏军的强硬攻势和檄文开道之下,朝鲜各地的官军几乎大多未战先溃,主动打开城门向夏军投降——正如一个甲子前的那场壬辰战争的重演,只不过这一次是从北到南,发起进攻的也是他们曾经的宗主国夏朝。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东方阳就率军攻入了京畿道,高奏凯歌,朝着朝鲜首都汉城开去,朝鲜朝廷上下一片恐慌,开始为是要固守汉城,还是撤守南汉山城进行激烈辩论。

    王妃金氏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六神无主,完全拿不定主意了,只能将军政大权全部放手给她的舅舅和父亲,而金佑明和金锡胄两人的想法各有分歧。

    金佑明不愿就这样轻易放弃首都汉城,他认为应该坚守汉城,依靠汉城大城抵抗夏军的攻势,这样即便外城墙被夏军攻破,他们也能够依托城内复杂的地形与夏军展开激烈巷战,以此来减缓夏军的攻势。

    而金锡胄主张撤守南汉山城,他认为南汉山城易守难攻,两次胡乱满清都无法攻克南汉山城,只能逼迫守军投降,因此应该退守南汉山城,命全国各地的官军勤王,击退夏军。

    王妃金氏曾经一同退守过南汉山城,她对被清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的那种绝望感历历在目,虽然没有明说出来,但她其实是不太愿意退守南汉山城的。

    但金锡胄被她任命为训练都监的都提调,手握朝鲜最精锐的军队,他在朝中的话语权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他的坚决要求下,朝廷最终还是同意了金锡胄的想法,训练都监护送着王室退守南汉山城——他们为了做好遭受长期围困的准备,将汉城内的大量粮草也都一并运往山中。

    金佑明虽然反对退守南汉山城,但在禁军都一同撤往南汉山城的情况下,他也只好跟随朝廷一并离开汉城。

    武安十五年八月廿五,夏军第一镇兵临汉城城下,在朝鲜禁军撤入南汉山城后,汉城内剩余的守军失去了约束,也都自顾自的逃命去了,因此夏军看见的是一座城门大开,毫不设防的城池。

    东方阳并没有急着入城,他虽然蔑视朝鲜人的羸弱,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派出先锋入城查探,待先锋确定城内安全后,他才率领大军入城。

    不过,在夏军入城后,他们居然遭到了城内朝鲜百姓的夹道欢迎,百姓们几乎可以用箪食壶浆,喜迎王师来形容,他们并不惧怕夏军,纷纷从各自的家中走出来,在街道两边欢呼迎接夏军入城。

    东方阳看着这一幕,他虽然知道朝鲜各地的百姓因为朝廷的强制征兵和北方二道发布的「清君侧」的号召纷纷揭竿而起,却没想到连汉城,这座朝鲜首都里的百姓也都会如此欢迎夏军。

    这让他不得不感慨朝鲜王朝真是丧尽了人心,连首都平民都反对他们的统治,欢迎敌人,这样的国家又有什么继续延续下去的必要呢?

    随后,夏军全体入城,控制了整个汉城,并从汉城百姓口中得知朝鲜小

    朝廷都逃往了南汉山城——这也算是朝鲜君臣的传统艺能了,遇事不决退守南汉山城,或者直接跑到北方宗主国的国境内避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