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藏平定

    因为夏军是打着为五世***复仇的旗号,因此乌斯藏本地的势力都对夏军没有太大的抵触,他们反而纷纷欢迎夏军的到来,为夏军准备了大量的物资,真可谓是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除此之外,他们也都派出各自的武装协助夏军攻打和硕特汗国,在藏人势力的协助下,和硕特汗国节节败退,其势力很快就龟缩到逻些城以及乌斯藏东北部。

    截止到武安十一年的十一月下旬,冒着风雪的夏军已经将逻些城团团包围,和硕特可汗率领残余军队退守布达拉宫——或许是因为这里是***驻地,逻些城的周围并没有建造城墙,因此夏军能够直接入城,攻打和硕特军队固守的据点。

    在12磅步兵炮与12磅步兵榴弹炮的猛烈炮击下,布达拉宫多处受损,夏军冒着风雪和和硕特军队射出的箭雨向宫殿群发起强攻,但布达拉宫坐落在高山上,易守难攻,夏军几次猛攻,都被和硕特军队利用地形优势击退,反而付出了大量的损失。

    几次强攻无果,无奈之下,夏军只好暂时放弃攻打宫殿群的想法,转而采用长期围困的手段,意图将负隅顽抗的敌军困死在宫殿群内。

    在围攻逻些城的同时,他们也派出使者前去乌斯藏的其他地方,以五世***的名义要求各地归顺夏朝,接受夏朝的统治。

    或许是因为夏军在入藏后的表现很是勇猛,乌斯藏各地纷纷传檄而定,归顺夏朝统治,一些由和硕特汗国控制的聚落甚至发生了藏人反抗的事件,他们推翻了和硕特汗国的统治,主动联系夏军,表示愿意归顺。….

    尽管攻打布达拉宫的战事失利,但和硕特汗国已经的确大势已去,其残军只能苟延残喘,乌斯藏大部分平定,并入夏朝的版图之中,朝廷已经可以开始准备在乌斯藏建制并进行直接统治了。

    时隔两百余年,乌斯藏不论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终于再次回归***的版图内,这一次,它将不再有从版图中脱离dú • lì 出去的机会。

    西部战场接近尾声,而东部战场还打得如火如荼。

    即便日军在中国地区拉起了重兵,但在夏军的猛烈攻势和多场激战后,日军损失惨重,其防线不断向东推移,日军虽然极力想要抵抗,但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接连的惨败和损兵折将让幕府有些坐不住了,幕府将军德川家纲开始召集家老,商议起与夏军议和的可能性,在他看来夏军和四百多年前的蒙古人完全不一样,蒙古人虽然同样野心勃勃想要征服日本,但大海是他们的弱点。

    可夏军不一样,夏军不仅在陆地上战无不胜,连在大海里也同样无法撼动,自从中日开战后,幕府前前后后投入了快上千艘战船,可就像是投入大海里的石子一般,除了掀起一朵小水花外,便再也没有其他反响了。

    数百艘战船和上万水兵葬身鱼腹,日军战士在九州岛的群山峻岭内血流成河,继续打下去只会付出更大的伤亡代价,甚至被夏军逐步东扩,被他们打下来的土地全然没有要回来的可能。

    因此,德川家纲才会想要与夏军议和,赶在夏军拿下石见银山之前请求夏军停战,尽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然而经过一番商议后,幕府虽然派出了使者暗中与夏军联络,请求议和,但夏军统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幕府的求和,镇海大将军苏辅义正严词地说道:「日本自古为天朝藩属,但千年来几次叛逆,不服王化,本督奉天子诏,在征服日本之前绝不罢兵。」

    苏辅的拒绝让幕府众人的心顿时就凉了,他们只能从关东地区继续调集重兵前去支

    援,为了激励全军士气,德川家纲亲自穿上甲胄,带兵前往中国地区。

    德川家纲的动作顿时被潜伏在国内的锦衣卫传到苏辅手中,他深知日军步卒虽然普遍战斗力不高,但其人数众多,若是不提前做好准备,夏军也很有可能被反推回筑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