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路(上)

 第一镇,是以原舟山兵马为基础改编的军镇,其军中大多为舟山老兵,他们除了与敌人使用火器齐射外,近战肉搏也毫不逊色,在朝廷接掌这支兵马后,张名振等舟山党将领的影响力也逐渐在军中淡去。

 第四镇,则是原大顺军所属的兵马,在李来亨调往漠北任大都护后就与这支兵马断了联系,在随后的军队整编中,第四镇中的许多原大顺军将士被裁撤,退伍归乡,军中补充了大量新兵,大顺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第一镇与第四镇便是总都督府与兵部决定投入执行对日登陆作战的兵马,他们考虑到日本国人口稠密,军队众多,仅投入一镇恐怕有些托大,为了谨慎起见,便决定一次性派出两镇兵马。

 除了这两镇八万八千余将士之外,朝鲜王国也会提供军队协助征日,考虑到朝鲜军队战斗力较为孱弱,恐怕不是日军的对手,便没有让其承担主战任务,仅作为辅兵协助稳定地方秩序即可。

 第一镇与第四镇的入朝还携带了大量辎重,包括众多的军用罐头食品、预防冬天的保暖衣物和枪炮dàn • yào 等等,如此众多的辎重补给自然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带来,在大军的后面,还有从关内一直蔓延到朝鲜国内的漫长的补给线。

 这补给线若是放在鸭绿江以西的国内,自然是没有什么危险的,不过渡过鸭绿江来到朝鲜国内后,情况就变了,朝鲜国内贫富差距极大,各地落草为寇之人众多,那漫长的补给线随时都可能遭到匪徒的袭击,因而两镇的骑兵旅只能在补给线上来回巡视,配合护送车队的各标兵站连保卫补给线。

 夏军的到来很快在釜山地区引发了一阵骚动,那些忙碌的朝鲜劳工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敬畏地看着那威武雄壮的天朝雄师,他们中的许多人眼中充满了向往——若是能够加入这支军队,不仅能够顿顿吃饱,还能借着那身皮在家乡狐假虎威。

 不过这也只能yy一番了,监督的监工们见他们驻足观看,纷纷上前扬起鞭子对着那些人鞭挞过去,嘴里一边骂道:“阿西,你们在偷懒什么?还不快去干活,要是谁再被发现偷懒,今晚的晚饭就别吃了!”

 在监工的鞭挞下,劳工们纷纷散开,再投入繁重的建设之中,这些劳工已经习惯了有人坐在他们的头顶上作威作福,没有人有反抗的想法——就算是纵观朝鲜李朝六百多年的历史,百姓起义的次数也是少之又少的。

 眼见朝廷大军抵达,苏辅便带着官员们迎了上去,与两镇的主将相见。

 第一镇并没有设立主将,而是由第一旅的旅帅暂时担任,第四镇主将则是益国公郝摇旗,经过这些年的和平日子,他变得比以前更加发福,面目也慈祥了不少。

 除二人外,还有一位从江宁来的带着圣旨的行人。

 朝廷的圣旨很短,便是将第一镇与第四镇的指挥权交予朝鲜总督苏辅,命苏辅全权负责征日事宜,除朝鲜总督的官职外,又加授兵部左侍郎衔,授镇东大将军,授予节制二镇、北洋水师军务之权,赐尚方宝剑,允便宜行事。

 此外,由封益国公郝摇旗、靖国公袁宗第二人为征东将军,封桐城侯马腾云、兴平侯党守素、岐侯贺珍、涪侯谭文、仁寿侯谭诣五人为征东副将。

 虽然皇帝担心苏辅第一次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会手忙脚乱,为他配备了好几位副将,但这位即将奔三的年轻大员,无疑在圣旨下达后成为整个北方权势最大的人。

 苏辅神色平静,在山呼万岁后接过了圣旨与尚方宝剑,他在站起身后,对着面前的行人这样说道:

 “请回去禀报陛下,臣苏辅定会挥师登陆日本,令日本国举国臣服,永定东方。”

 行人笑着答应下来,随后婉拒了苏辅等人的挽留,骑快马返回江宁。

 说来也是好笑,身为全军统帅的苏辅只不过是侯爵罢了,而在他次一级的两位征东将军则都是国公级,那些副将也和苏辅一样是侯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