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

 不过,这时的夏军却开始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刘世勋和第三镇的大部分将士都是浙江人,他们在进入乌斯藏后就已经有许多人出现高原反应,大量非战斗减员,刘世勋本人也患病卧床。

 主将病倒,夏军无法与杀来的和硕特军队交手,只能被迫撤退,放弃了沿途臣服的聚落,重新撤回青海。

 撤回青海后,卧病在床的刘世勋强撑着身子,向朝廷写下了一封奏疏,解释军队遇到的情况,他在奏疏中表示,乌斯藏瘴气丛生(古人认为水土不服都是源自瘴气,和是不是在西南没有关系),中原将士无法适应,若是欲攻打乌斯藏,只能从当地土人中征召兵丁。

 这封奏疏送回江宁后,苏言大为震动,他连忙绞尽脑汁,开始思考应该如何防备高原反应,他在前世无聊时曾经搜索过类似的问题,如果没记错的话,食用糖是能够缓解高原反应的。

 就像现代人在进藏时为了缓解高原反应,通常会饮用红牛、可乐和酥油茶奶茶这些含糖量高的奶茶来对抗高原反应,不过古代糖非常昂贵,要想供给整个第三镇五万大军,这消耗的糖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第二天,当苏言在朝会上提到此事,为从哪里调来数量那么大的糖而发愁的时候,自小在云南土生土长的黔国公沐天波却站了出来,他向苏言推荐起一种生产在云南的名为“碗儿糖”的粗糖。

 这种名为“碗儿糖”的粗糖是云南本地的著名特产,主要以甘蔗制成,把两个碗状中空的糖块对口扣合在一起,外面用油纸包裹,封蜡防潮。

 沐天波表示,过去从云南四川进藏的商队就是食用这种粗糖来缓解“瘴气”的,商队每翻越一座山,就会从里面取一块糖食用,能够有效缓解“瘴气”的影响。

 虽然不知道沐天波推荐的这个“碗儿糖”是不是真的有效,但见他如此信誓旦旦,苏言还是将信将疑地采纳了,他下令户部拨款,总都督府军备司在云南大量采购“碗儿糖”,作为军备物资送往青海。

 这其中消耗时间巨大,又路途较远,等“碗儿糖”大量分发第三镇的时候已经要很久过去了。

 在这段期间,有着西伯利亚的皮毛贸易产生的丰厚利润和湖广、交趾两地作为粮仓的支持,苏言也决定继续对东南亚诸国的军事行动。

 武安九年七月,朝廷遣使前往东吁王朝首都阿瓦,言辞严厉地谴责东吁国王莽白,称其谋朝篡位,助纣为虐谋杀亲兄,十恶不赦,不为天下人所忍,遂“兴大军讨伐,恢复莽达一系”。

 随后,朝廷以熟悉西南地势的黔国公沐天波为主将,率领在西南组建的第六镇讨伐东吁王朝。

 朝廷使者的严厉叱责令缅王莽白大为惊恐,他连忙送出自己的儿子前往昆明,代替自己向天朝忏悔罪行,希望天朝能够给他一个机会,让他“重新做人”。

 但朝廷态度强硬,他送去昆明的儿子都被驱逐出境,眼见夏朝如此绝情,无奈的莽白只好集结国内军队,匆忙想要抵抗夏军的进攻。

 然而东吁国内不服莽白的贵族并不在少数,在莽白下达集结军队的命令后,许多贵族选择袖手旁观,拒绝为国王提供军队。

 而在这时,早已从阿逾陀耶撤回云南的云南总兵李明忠先一步率军南下,攻入东吁王朝境内,夏军所到之处,东吁军队皆望风而降,不敢对抗。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第六镇的兵马甚至还没抵达云南边境,李明忠就先一步率军打到了阿瓦城下,东吁国内反对莽白的贵族也纷纷响应,与夏军一同围攻阿瓦城。

 城外如此,城内也同样不乐观,城中的一些贵族见莽白大势已去,更是开始暗中密谋将莽白拿下,献给城外的夏军,莽白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自己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就被送到夏军面前了,他只能大量散发金银收买禁军,让禁军日夜巡逻,保卫王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