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温江之战

 感动的是皇帝对他如此信任,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紧张的是害怕自己会在哪里出错,辜负皇帝的信任。

 不管刘世勋的感想如何,圣旨已下,他只能阔别家中妻儿,亲吻了刚刚满月的孙子的额头,随后踏上前往陕西的路途。

 武安七年十月廿八,叶尔羌汗国大军压境,屯兵于嘉裕关外。

 经过三个多月的动员,叶尔羌汗国集结了大部分军队,阿不都拉哈汗御驾亲征,率领十万大军出现在嘉裕关外,对着那座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千年雄关虎视眈眈。

 当然,这十万大军不过是对外号称的,实际上,军中真正的战兵只有近三万余人,其余皆为民夫和各族提供的辅兵,就算是加上那些不参战的后勤人员也不过六七万人。

 以叶尔羌汗国的实力,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十万人明显是不可能的,这六七万已经是极限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来,阿不都拉哈汗对于占领甘肃的决心。

 叶尔羌大军迅速在嘉裕关外搭建起连绵数里的营寨,他们的数量之庞大,以至于嘉裕关城楼上的夏军边军都一眼看不到尽头,这些镇守边关大半辈子的老兵相互对视了一圈,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浓浓的严峻。

 镇守嘉裕关的将领名为张越,他虽然是张勇的族中表侄,但他骁勇善战,武力过人,使得一手好弓术,深得军中将士拥戴。

 这位年轻将领在卫兵的簇拥下走上城楼,眺望着那宛如没有边界的敌军营地,心里也忍不住有些发怵,他下意识将手放在饱经风霜的墙砖上,感受着手中的冰凉,沉默了许久,他才说道:

 “速速前往肃州卫城,向总兵大人汇报这里的情况,同时增加每晚的巡逻批次,防备敌军连夜攻城。”

 说完,他顿了顿,严肃地看向周围的边军将士,道:“嘉裕关是甘肃的门户,事关重大,若是嘉裕关从我们手中失守,我们的妻儿都会受到西夷的蹂躏,从今日起,自我以下,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关内将士高声附和,他们发出的怒吼随着西风传开,传入叶尔羌军中,懂得一点汉语的阿不都拉哈汗听到后,稍稍颔首,而在军帐内的吴应期听了以后,百感交集,仿佛回想起了什么。

 从嘉裕关到肃州卫城的路途并不远,得知叶尔羌大军压境,张勇虽然提前向嘉裕关增派了守军,但还是有些担心,他登上肃州卫城的城墙,向西方眺望,在那漫天黄沙之中,他仿佛依稀能够看见铺天盖地的叶尔羌战旗。

 翌日,阿不都拉哈汗下令向嘉裕关发动第一次攻城。

 在那悠长沉闷的牛号角声中,身着黑白两色长袍的叶尔羌军队抬着他们从国内运来的攻城器械,向高大的嘉裕关城冲去,嘉裕关外一片荒凉,缺少树木,因此他们只能提前在国内打造,这反而方便他们在设好营地后能够直接攻城。

 牛号角声中,伴随着的是叶尔羌将士的喊杀声和火炮与投石机的轰鸣声,叶尔羌军中还保留着少量的投石机,却都被带到了这里,和它们的后辈青铜火炮一同向嘉裕关城输出。

 叶尔羌军队使用的攻城器械是传统的攻城槌、攻城塔和云梯车,那一架架比嘉裕关城还要高的攻城塔在牛的拉动下缓缓向城墙靠近,被部署在攻城塔顶端的弓手们在进入射程后源源不断向城墙上的夏军射击。

 夏军只能冒着叶尔羌军队的火力,依托墙垛的掩护向射程范围内的敌军宣泄火力,甘肃边军的武器装备没有一同更换为二式步枪,因此他们使用的主要是曾经被二式步枪淘汰的狗锁式燧发滑膛枪,这种步枪在被野战军团淘汰以后又轮换到他们手中,替换他们主要装备的鸟铳。

 除了狗锁式燧发滑膛枪外,他们军中也还保留了少量的鸟铳和弓弩,这些远程武器加起来一同构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配合被架设在城墙上的城防火炮,对攻城的叶尔羌军队造成大量伤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