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蒙古

 这一战,孙秦大军全军覆没,其积攒数年的财富也都尽数落入联军之手,值得一提的是,那阿逾陀耶军队冲锋时畏畏缩缩,一见秦军溃败,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冲到最前面,甚至还险些被反抗的秦军溃兵击溃,由此足以可见阿逾陀耶军队的弱鸡程度。

 白文选在军报中是如此评价阿逾陀耶军队的——「彼军士羸弱,武备松弛,征战全凭战象、火器,无持械厮杀之勇,只敢临阵放铳,以壮声势,若以王师抗之,则一汉挡五蛮……」

 军报之后,秦军战俘也都悉数押回云南等待朝廷处置,那些个孙秦高层则是送往交趾,乘船走海路前往江宁,不过可惜孙秦太子孙征淇最终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而死于军营之中,他的几个弟弟在被交还给夏军的时候,却都有被折磨过的痕迹,就连孙秦皇子都是如此待遇,更不用说其余被阿逾陀耶军队俘虏的人了。

 不管怎么说,那些个皇子都算是刘文秀的侄子,他在见到那些人身上的伤痕的时候,顿时雷霆大怒,他直接带着白文选和几名卫兵就闯入了阿逾陀耶军中,当着其将领的面怒斥阿逾陀耶国王,国王那莱被当众训斥,他脸色自然是不好看的,但也只能忍气吞声陪着笑脸,连连道歉,并下令严惩虐俘人员。

 可刘文秀哪里会这么好应付,他居然直接打着要搜寻孙秦余孽的借口下令军队常驻碧武里,并派遣兵马强行接管其余两座被割让给孙可望的城池,当那莱王的使者前来问询时,他堂而皇之的如此回答道:「此三城已被尔先王割让孙秦逆党,彼孙可望为我中国之人,其所拥疆土自然为我中国之地。」

 刘文秀的这番回答可直接将那莱王气得个半死,但他对此也无能为力,打吧你也打不过,万一惹来了上国大军那不就要亡国灭种了,可要是服软吧,他又咽不下这口气。

 就这样僵持了数日,还是那莱王的宫相提了个主意,他固有印象里中原皇帝一个个都是好面子的,既然他手下的将领这么不要脸,那就写信向皇帝哭诉,将刘文秀的行为都挑明,让皇帝感到丢脸,这样皇帝自然会下令刘文秀撤军,三府也就重新回到他们手中了。

 那莱王听了宫相的主意也觉得好,他连忙亲笔写下一封感情充沛的国书送往江宁,然后就解散了陈兵在夜功河两岸的大军,只等北边传来的好消息了。

 那刘文秀奏明自己接管碧武里三府的奏疏和那莱王的国书几乎在同一时间送达,顿时在朝中引发另一轮的轩然大波,不过有了之前某些大臣的前车之鉴,大臣们并没有马上跳出来抨击刘文秀,而是耐住性子观察着苏言的反应。

 就和他们所料想的一般,苏言在看完奏疏和国书后,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他全然没有被国书挑起情绪,相反,他还很喜欢刘文秀的这个行为,这就和后世的某些西方国家一样无耻,他很喜欢。

 嗯,人们厌恶的不是那种无耻行径,厌恶的是做出这种无耻行径的人不是自己而已。

 见苏言并没有反感刘文秀,那些耐住性子没有跳出来的大臣们纷纷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那么冲动,随后转而跳出来提议朝廷应当奖赏平定孙秦叛党的蜀国公,在他们的话语中,刘文秀几乎要被吹捧成朝廷砥柱,国家栋梁了。

 他们的表现让苏言心中暗自好笑,这可真是如了那句话,有事蜀国公,没事刘文秀,对于刘文秀的恭敬程度全看心情。

 不过苏言还是听从了他们的提议,他下旨为刘文秀加授少保衔,军中参战的诸

 将也都另有封赏——至于郡王就不用想了,除了现有的那几个郡王以外,未来的新的郡王只能从苏姓宗室中册封。

 而那封阿逾陀耶国王送来的国书,苏言一番思索后,决定将回信这个任务交给这些年一直在翰林院刷资历的首届科举状元江庆严,命其写下一封言辞严厉的国书,震慑阿逾陀耶君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