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战事

 这还是政通人和的开国初期,朝廷的旨意自然是畅通无阻,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和陆地上的移民相反,向吕宋岛的移民危险度就很高了。

 从两广和福建通往吕宋岛路途遥远,海浪滔天,若是途中遭遇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整船的人都可能会葬身于腹。

 而且,就算是从广东去往辽河,都还是在快马可以跑到的范围内,可吕宋岛是大部分百姓一生中头一次听说过的陌生地名,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遥远且陌生的地方,除非是万不得已,谁会愿意去那种地方?

 就算是听说过这个地方的人,他们也基本是通过早些年下南洋谋生的亲戚那里得知的,后者早就将去南洋的危险广而告之了,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得向吕宋岛移民的计划进度很是缓慢。

 对于两广和福建的百姓而言,他们宁愿去仅有一海之隔的隶属于福建布政司的tái • wān 岛,也不愿意去新晋占领的吕宋岛。

 无奈之下,为了政绩,福建两广的官府只能将大牢里的囚徒拉出来代替,送上了通往吕宋岛的船只,而那些平日里作女干犯科的人也都被寻了个由头抓起来,一并送了上去。

 官府的这种举动顿时震住了平民百姓们,他们或许不怕被抓进去吃牢饭,也不怕被鞭挞杖打,可害怕被拉上通往吕宋的船啊,在他们眼中,那些船只几乎和死刑划成了等号。

 因此,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两广的治安大有改善,随着治安的改善,牢狱中的囚徒很快就要清空了,各地官府也没了办法。

 他们一开始还想着强征人丁,但福建两广地方宗族势力强大,官府也从他们身上讨不到好,只好转而向上司诉苦,这一层层诉苦下,压力最终来到了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头上。

 福建布政使李成义和两广总督郭之奇先后向朝廷上奏,奏明了在三省境内百姓们对移民吕宋的普遍的抵触情绪,表示无法说服三省百姓迁往吕宋,希望朝廷转而从内地移民。

 苏言在看完二人的奏折后,顿时哭笑不得,这李成义和郭之奇简直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典范,直接就将“祸水”引到了内地各省的头上。

 不过,苏言虽然同意了他们二人的请求,下旨从江西抽调移民,但他也意识到地方宗族势力对于地方治理的阻碍,还是严令三省抽调移民,并要求每十户同姓里面抽调一户迁离,若是宗族集体反抗,则允许调动驻军镇压下去。

 福建两广的宗族势力即便是到了现代都还是存在,苏言虽然无法将其消灭,但敲打敲打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