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折服

 吴三桂看着他们每个人的反应,抬手示意亲信退下,随后双手撑着桌案,面色阴沉,沉声道:“苏言小儿大败洪承畴,清廷主力尽数覆灭,北方将再无大员能够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兵马阻挡南方兵马北伐了。

 这有利有弊,于我军而言,清廷山西、北直隶将兵力空虚,我军可利用这个机会加紧攻城略地,赶在苏言之前拿下山西,进军京畿,只要我军先攻克京师,便可将正统抓在手中。

 可弊端……”

 说到这,吴三桂停顿了一下,再次打量了一番周围部将的反应,他刚想开口,他的侄子吴应期就主动接过了话头,说道:“苏言大胜洪承畴,锋芒毕露,我军虽也是百战精兵,但也要尽量避免与苏言兵马针锋相对,眼下最应该强占地盘,积攒实力。”

 吴三桂点了点头,用欣赏和赞许的眼神看向吴应期,随后附和道:“的确如此,而且那苏言小儿极有可能想的和我们是同一个主意,率军攻入北直隶,若真是如此,我们应该做好与苏言在北直隶交战的准备。”

 他话音落下,众将再次议论纷纷起来,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和他从辽东一块打出来的老弟兄们并没有因为苏言的战果辉煌而露出胆怯之色,这些老弟兄也是他胆敢自立,并意图在这个乱世建功立业的依仗。

 简单通了通气以后,吴三桂当即改变了当前的战略重心,他下令停止了对汾州城的强攻,命人将那份檄文绑在箭上射了上去,那箭矢射入城中后,很快就被发现的士兵拔了出来,送到了汾州守将手中。

 就在这时,城外也响起了吴三桂命人喊出的劝降声,汾州守将手中拿着记录有洪承畴全军覆没的檄文,又听着外面的劝降,心中挣扎许久,最终还是长叹了口气,下令开城投降。

 汾州城就此落入吴军手中,吴三桂没有对抵抗他的守军展开杀戮,而是将其都编入军中,简单的修整后,吴三桂命令他麾下头号骁将王屏藩分兵前去先前已经投降了的潞安府,从潞安府东出山西,进入宽阔的华北平原,沿着平原北上直取京师。

 而他将继续率军北上攻打太原府,横扫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