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锦衣卫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城东的皇宫,苏言身边的近卫步兵完全控制了整座皇城,负责保卫皇城的安全,在向近卫步兵出示了身份证明后,李定国他们只是被简单的例行搜身检测,便被放入了宫内,一路带到苏言的面前。

 苏言与李定国父子相见的过程自然无需多说,这场交谈从始至终都是苏言占据了主导权,他先是对李定国忠君报国的优良品格表示了极高的赞扬,随后一步步说明了朝廷当前面临的困境。

 别看朝廷眼下两线作战都是捷报频传,可朝廷的粮食储备在战火中大量消耗,被誉为天下粮仓的湖广眼下还在战火中无法恢复生产,朝廷必须要开辟出一个新的土地肥沃能够稳定供给粮食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安南。

 在引出安南后,苏言又引经据典,用自古以来的说法表明安南本就是中华故土,只是安南蛮夷一时得势才让安南脱离朝廷,攻伐安南是收复故土的正义之举。

 苏言的话唬的李定国父子一愣一愣的,他虽然总觉得苏言说的好像哪里不对,可要让他说出来到底是哪里不对,他一时间还真就是哑口无言。

 最后,苏言希望李定国能够为朝廷分担,南下收复安南故土,为了避免李定国不答应,他还夸大其词,说这事关驱逐鞑虏收复北地的大任,希望李定国不要拒绝。

 行吧,苏言都这样说了,李定国还能怎么样呢?只能答应下来了。

 而且他本来就对安南的那帮猴子没多少好感,别看安南眼下还处于南北朝的阶段,北边的势力可还是会时不时的袭击天朝边境,劫掠边境百姓,对于这帮畏威不畏德的蛮夷,攻伐他们李定国是没有丝毫心理压力的。

 于是,在李定国答应担任南征的主将后,苏言当即以监国的名义下旨,封李定国为安南大将军,率本部兵马南征安南。

 这道旨意下达后,苏言又以明王朝的官方名义谴责安南都统使莫敬耀不敬宗主、没有按时朝贡、勾结胡虏等罪名,宣布征讨莫敬耀,以扬国威。

 征讨檄文传至安南国内,顿时引发轩然大波,割据南平府的莫敬耀慌忙遣使上书为自己辩解,并准备了许多贡品希望能够平息明廷的愤怒。

 可怜的莫敬耀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朝廷第一个动手的目标,他的动作并没有换取朝廷的宽恕,只得到了苏言的一句冰冷冷的回应——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绝望之下,莫敬耀仍然不敢与明廷对抗,他主动带着世子与南平的版图册前往广西的两广总督郭之奇营中,向朝廷请罪投降,郭之奇不敢擅自决定,只命人将他送往桂林,等待朝廷旨意。

 莫敬耀的投降并没有打乱苏言的计划,反而为楚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一块攻打安南的前进据点。

 苏言毫不掩饰他对安南的野心,在莫敬耀献土投降后,苏言直接宣布将南平府划入朝廷的版图之内,并往南平府派遣官员进行治理。

 李定国的安南大将军没有在莫敬耀投降后被取消,他在将三个儿子留在南京后,便乘坐船只南下广西,准备领导自己的本部进驻南平府。

 李定国吸取了明初征伐安南时的经验教训,他并不准备急着开启南征,而是先在南平府训练兵马,让全军将士习惯安南的气候,同时培养向导,避免大军在南征后迷失在那茂密的热带森林中,遭到疾病的袭击。

 ……

 时间步入十月,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经过数次激战,张煌言部成功光复兖州府全境,攻入泰安州境内,兵锋直逼省府济南,山东震动,坐镇大名的五省经略使洪承畴急忙调兵驰援济南。

 第二件大事,自号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吴三桂自汉中北伐,奇袭西安,西安陷落,满城内的旗人尽数遭到屠戮,西安陷落后,吴三桂也看出了清廷在北方的虚弱,他兵力四出,连克陕西大半城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