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战(第一日)

 随即,明军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褪去,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众多被摧毁的攻城器械。

 望着撤退的明军,城墙上的守军皆露出了劫后余生的喜悦之色,他们中的许多人不顾形象地跌坐在满是尸体的地上,就连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八旗兵也是如此,他们将沉重的头盔摘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以此来庆贺自己幸存了下来。

 相较于步卒间的喜悦,明清两军高层都在为第一天的伤亡感到触目惊心。

 苏言这边很快就得到了第一天的进攻伤亡报告,全军四万七千余人,仅仅第一天就阵亡了五千多人,不仅如此,撤回来的还有三千多名伤员,他们必须要接受治疗和休息,无法在短时间内加入战斗。

 而清军这边,在紫金山之战爆发前还有三万一千余人,紫金山沦陷后,城中仅剩一万八千余人,而这第一天的战斗中,各城门就阵亡了近三千人,剩下的兵马分兵驻守南京十三个城门,每个城门平均兵力甚至不足两千。

 清军兵力本就远远低于明军,若是再有今天这般惨重的伤亡,清军很快就会溃散——城中的绿营兵可不像八旗兵那么对大清忠心耿耿,只要城中守军伤亡一多,他们就会考虑是否成为逃兵。

 不仅如此,清军同样还要顾虑城中百姓的情绪,眼下距离清军攻占南京城也才过去了仅仅六年的时间,城中百姓大多还心怀前明,要是让他们知道守军兵力严重空虚,很有可能在有心人士的煽动下在城中爆发反清起义。

 喀喀穆也明白这一点,他虽然想着在城中大开杀戒,杀得人头滚滚,来震慑江宁百姓,可他又担心城中守军数量不足,贸然屠城会引起百姓强烈的反弹,并引来明军的趁机攻城,那就得不偿失了。

 为此,暂时主事的喀喀穆和周伯达只能寄希望于朝廷的援军,尽可能在援军到来之前挡住明军的攻城。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寄希望的援军还在京师集结,等待粮草筹集完毕才能南下江宁。

 被任命为随征江南左路总兵官的杨捷还在九江调集兵马,犹豫是直接驰援江宁还是先救抚州,而随征江南右路总兵官刘芳名还在宁夏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仅如此,长江以南的太平府、宁国府、徽州府、池州府以及ZJ省内最后孤军奋战的严州府听闻江宁被围攻的消息后,也先后反正,重新归顺明廷。

 在长江南岸,江宁成为了一座孤城,一座摇摇欲坠的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