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了腰z

 根据他的观察,除了以手掌位置之外,还有脊椎、腰部肌肉之类的位置。

 【前肢解放】,其实是一个相对狭隘的称呼。

 前世,他也看到不少觉得人类的腰部肌肉其实很弱,不然为什么老是出现腰痛什么的问题的说法。

 但是,相对来说,比起同为灵长类的,关系越近的物种,人类的腰部肌肉其实是相当发达的。

 对,他看上了人类的腰z,哦,嘴巴太大,发音不太对,是腰姿。

 哦,当然,说的是经过锻炼,达到类似在野外环境生存的人类。

 像生前的地行那样经常坐在办公室坐在电脑前的人,那是真的弱。

 这还是地行有维持比较基本的锻炼水平的情况下。

 其实拿婴幼儿来说,最为直观,婴儿的腰部相关肌肉还没发育,骨骼也还没长好,站不稳,不仅仅是腿的原因。

 而像狗头人之类的物种,因为有着粗大尾巴的存在,在站立时,尾巴可以作为第三支撑,运动时,可以作为平衡辅助。

 演化,前世的演化,遵循的众多规则之中,涉及自然淘汰的一条,应该叫“近期少优原则”

 比如灵长类祖先,人类祖先的演化,尾巴其实可以往增大尾巴的方向走,也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在演化的过程中,往往是消耗资源最少和富余资源最多的选项存活下来。

 简单说,就好比一个公司,当遇到了问题,尤其是面临资源时问题,长远来说,增加部门,丰富结构,能够搏一个后期发展,总体上消耗最少,也是效率比最高的选择。

 但是,自然演化往往是选择裁员的那种。

 什么?暂时没用,那就舍掉,保留下来对长期有利?资源不够多,那你就死。

 多少沾那么一点鼠目寸光的评价。

 而资源够多你就留,就像恐龙的羽毛一开始的特化,不是为了飞行,而是因为资源富余,资源压力下,这些有多余结构的演化支,还能活下来。

 主龙们的未特化羽毛,就跟兽类毛发一样,能够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起保暖作用,增加了所有者的生存概率。

 而特化的羽毛能够保留,大概率是因为“漂亮”,是因为性选择的美观而留存下来,它本身对于所有者来说,可能更容易被掠食者发现,起的是负面效果。

 然后......

 这个一个多余的结构,在亲水、树栖、地栖等不同方向的演化筛选下,一些特化的羽毛被筛选出来,成为了飞行的辅助。

 人类没有保留尾巴,虽然对要腰部的负担减少了,但是,也失去了另外的演化道路。

 为什么节肢动物的适应性很强?

 地行觉得有两个,一个是体型带来的资源消耗少,另一个,就是足够多的附肢,让它们有着足够大的容错空间。

 演化出了一条、一对甚至两对作用不大的附肢,保留下来,对自身的行动影响也不会致死。

 所以,尽管随着体型增大,附肢太多会增加负担。

 关于大型食肉恐龙为什么普遍小短手的推测,其中一个就是因为大型食肉恐龙以嘴巴啃咬为主,前肢爪起的作用小,并且在斗争时,甚至不一定是与外敌斗争,而是因为与兄弟姐妹在幼崽时期,进行模拟捕猎的“玩耍”时,前肢很容易被咬,然后导致感染等问题死亡。

 本身作用不大,可以舍弃,越小,就越不容易被咬。

 尽管地行不知道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尾巴的退化是否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但是,地行绝对不会选择舍弃尾巴。

 他是要走大型化路线的。

 所以,他麾下大多数实验龙种,都会尽可能保留肢体而不是退化,这种加重负担,本身也是一种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