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与水下呼吸

 小盾龙和许多甲龙一样,背部的装甲结构,都是皮内成骨——

 甲片骨作为接近体表血肉的支撑和塑形结构,并不和肋骨连接在一起。

 但是,也有一些甲龙的尖刺型骨片,是与肋骨融合甚至就是从肋骨上长出来的。

 不过,无论是哪种,在它们的骨板之外,还有一层或薄或厚的硬质鳞片,覆盖在这些骨质结构之上。

 简单地说,甲龙具备“鳞片”和“骨板”两层铠甲。

 不过,有一件事——

 甲龙的骨板,并非实心,而是有点类似鸟类骨骼,类似海绵那般,有着纤维网状的中空。

 过硬的甲片,尽管能抵抗攻击,但是本身的重量和在抵抗冲击时,容易造成内伤。

 甲龙的骨板,面对钝器重击,也有减缓冲击的效果。

 小盾龙也是如此。

 而在演化了【外骨骼】之后,小盾铠龙的骨板骨片,和肋骨就彻底分离了,并且,也彻底地脱离了皮下位置,不再是皮下成骨,而是直接位于最外层的体表。

 鳞片也并未消失,而是在一片片骨板之间形成了间隔——

 骨质的骨板和角质的鳞片大大小小互相交错,形成了宛如鱼鳞一般的、互相叠加的外骨骼铠甲。

 怎么说呢,也有些像穿山甲或者蛇的鳞片。

 原本有些僵硬的背部,现在反而变得更灵活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小盾铠龙的这个铠甲,只存在于背部。

 甲龙最大的问题也是这个,背甲乃至与头尾的防御都很强,但是除了盾龙之外的类别,腹部防御都相对低下,和乌龟不能比。

 霸王龙捕食甲龙时,掀翻甲龙肯或者对甲龙侧腹、腿部下手是常规操作,霸王龙也没有耿直到去直接啃背板的程度。

 更何况,虽然理论上甲龙也在霸王龙的食谱里,但并非是主要猎群,在食谱里的地位应该用“偶尔也吃”来描述。

 弥补弱点的问题......之后再演化几次外骨骼好了。

 地行对于把能量填充在外骨骼装甲里的防御模式也有些兴趣。

 最后,回到沼龙这边来。

 沼泽蠕虫具备的,【水生动物】的加成标签,和一个特殊的【分解者】食性标签,已经在雅尔沼龙身上演化成功了。

 然而,有一些奇怪的地方。

 哪里奇怪呢?

 根据目前的总结来说,【杂食性】、【植食性】、【掠食者】、【分解者】这些标签,往往都会跟一系列消化器官联系上。

 演化出了这些食性标签,也会让自身的消化结构朝着目标素材的消化结构方向变化。

 【水生动物】之类的,按理说和水下呼吸之类的器官有关。

 但是......

 地行的目光,落在雅尔沼龙的身上。

 没有发现蚯蚓或者两栖动物那种靠着湿润体壁呼吸的结构,也没有发现类似鳃的结构。

 难不成真的是“无氧呼吸”?

 不应该啊,按理说应该只有营寄生的蠕虫才会走无氧呼吸这种低效路线的啊,水生蠕虫应该是从水中交换氧气的鳃或体壁才对.....

 可这些结构都没有在雅尔沼龙的身上发现。

 异常......

 等等,雅尔沼龙的食量是不是变得大了点?

 ps:你们觉得“能呼吸元素”这种器官结构,在一个有元素能量的世界,会不会存在?

 在一个氧气含量不同于地球,甚至没有氧气的世界,会是以什么样的能量转化为主要呼吸形式?

 就算是一个氧气含量与地球相同的世界,存在元素的情况下,呼吸方式有没有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