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天道迷魂(6)

    送完了银子还不算,这张乡绅又道:“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方便。弟还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杜冷秋赞叹,看人家这送礼的手段,真是好生熟悉啊。看来送礼这个勾当,咱们这儿是祖传的。

    虽然有银子有房子,但这东西不是那么好收的。将来这张家有事,是要他鼎力帮忙的。杜冷秋想了下,便再三推辞不要,张乡绅急了眼,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看着张老爷坚持要给,杜冷秋又想到自家实在穷的叮当响,这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

    胡屠尸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杜冷秋即将银子交给太太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银子,顺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给他道:“方才费老爷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爷拿了去。”

    不管这胡屠户是如何的粗鄙小气,但他终究是把女儿嫁给了范进。这才有人来照顾老母,顺便养活他们两口子。不然的话,范家母子只怕要活活饿死。

    胡屠户的反应也不出意料,这六两银子相当于他一个季度的纯利润,他把银子置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过来道:“这个,你且收著。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杜冷秋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爷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如今结交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了用?他家里的银子,比皇帝家还多哩!

    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著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的兄弟还不肯。

    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去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哩。今日果不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著头笑眯眯的去了。

    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

    对于这些,杜冷秋只收了一些田产和几间店房,主要是自家族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薅大明朝的羊毛。

    在大明,一旦考中了举人,那名下的田产和商铺都不需要缴税。而投靠来做奴仆的主要是为了逃避官服派下的差役。

    杜冷秋只收自家族人的,田产不多,混个温饱足够,大富大贵自然是不要想的。这并不是杜冷秋假清高,更不是为了心疼大明朝。他可不会吃了大白菜操着皇帝的心。

    原因么,很简单。

    他曾经读过儒术林外,而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一篇范进中举。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范进中举后由于突然富贵,导致范进老娘兴奋的晕厥,随后便死了。

    杜冷秋既然穿越过来,自然要避免这种悲剧发生。她穷苦了一辈子,总该过一些清闲日子,温饱便够了。

    大富大贵折人寿命,没有那个必要。

    南海县地处江南,水脉交错,交通发达,自古是商业重镇,经商氛围很是浓厚。但大明朝照例轻视商人,对商人多有限制,使得豪商不得不依靠贵人才能生存。

    南海县外有一条河,名曰梅花河,这河在地图上都懒得显示名字。因为区区宽十丈,深丈余,上游分支居多,不成体系,无法成为一条商业水道。

    故而,除了本地人称呼做梅花河之外,外地人没人了解这条河流。

    虽是如此,但也是两岸数万百姓的生命之源,浇灌良田,吃水用度都在此中。

    到了春季,河水上涨的时候,更有无数渔民撑船而出,撒下大网,收获满载大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