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子们,请个假嗷,乡下干活

 大明看起来强大,号称百万雄兵,可真正能打仗的又有多少?就拿宁远大捷来说,看似守住了宁远城,可觉华岛死了多少人?连民带军死了一万四千多人,焚毁了两千艘船和八万旦粮草。

 这样的结果可以称得上是大捷?倘若有一日建奴突破边防,京城定当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建奴的铁蹄之下,大明的百姓将被屠杀,大明的土地将被践踏,大明的城池将被焚毁。介时,朕靠什么保护朕的百姓,朕的土地?”

 “此次殿试,朕只是打算挑选一批武臣,为我所用。诸卿不要过度紧张。”

 “臣等不敢。”

 “回去吧,大明的重担尚需诸卿帮朕分担。”

 “臣等告退!”

 说完一起走出了弘德殿,回到了值房。

 “质公,此事该当如何?”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问范景文道。

 “拟旨吧。封驳只是一种态度,若仍然不知分寸,恐怕你我都挡不住陛下的怒火。况且我看陛下最忌党争,我等都要谨慎行事,把分内的事做好。莫要让番子抓到了把柄。”

 几人点头称是,各自忙起了手头的事儿。

 没了内阁的阻挠,政令自然是畅通无阻。举行武举殿试的通告分发到各州府,令刚参加完会试的武举人们兴奋不已。大部分人觉得自己的一身本领有了用武之地,也有少部分人,开始了四处活动。纷纷往京城赶去。

 朱由检举行武举殿试的想法还是最近才有的。之前只想着建军校了,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光招学生不行,学校里总得有老师吧?

 如果只是学习四书五经,那人倒是好找。可他需要的是一群完全效忠于他、并且能征善战的中坚力量。不是只会摇头诵读的书呆子。

 正发愁间,想到了武举考试。那就举行武举殿试吧,看能不能选拔出一批有用之人。

 接下来的时间,朱由检又一头扎进了书堆里。

 他要在军校开学之前把学生的教材准备好。

 文化武艺自不必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的塑造。

 他要培养出一批效忠于他、且只效忠于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