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太上进了 34

 惊诧过后,云苏看着这四面大山,目之所及都是草木茂盛的荒山野岭,脑子逐渐转过了弯。

 前世,国家蓬勃发展,经济发达,老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精神面貌自然不一样。

 但这个时期的人们和云苏长大的时代不一样儿,其中艰辛从秦支书那黑瘦、满是老茧的大手上足以窥见一二。

 次日一早,天刚擦亮,在山洞凑合着歇息一晚的众人被秦支书叫醒,踏着还滴着晨露的小草再次启程前往插队。

 四合院北面正房住着先云苏几届的女知青12人;东面厢房住着男知青10人;西厢三间屋被相隔成六个屋,分别住着六对已经结婚的知青;南面的三间倒座房分别是灶房、囤过冬柴火的柴房、被知青们休整过的茅房。

 云苏在老知青们的招呼下来到正房,走近一看,三间屋子全被修整了占据一半屋子的宽大土炕,除土炕外,屋里还有一张长桌和配套的长凳;靠墙有一排衣柜;一侧还有一排上下三层的木架子,上面摆放着搪瓷盆和毛巾。

 看三个屋的差不多,云苏和张丽最终在人少的左侧屋定了下来。

 这屋里一共睡了三人,分别是来自沪市的江晓秋;深市的沈蓉;黑市的魏红亮。

 “我问一下,你们俩是打算和我们仨混着一起吃,还是自己单独开伙儿?”

 闻言云苏和张丽面面相觑,想到大家同住一屋单独开伙不利友好相处,且每天上工一定很累,回来还要做饭的话那可就太难了。

 “晓秋姐、蓉姐、红亮姐,我们一起吃吧。”云苏莞尔笑道。

 左右,她空间里还有几百个馒头包子可以充饥,五坛肉酱可以解馋,一起吃饭也行。

 张丽见云苏答应了,忙连声应道:“我也是,麻烦你们了。”

 队上的风气十分和谐,并没有云苏下乡前王奶奶等人说的那般,外来的知青但凡被分配到点轻松的活计儿,队上的队员便就会不服气,闹腾起来,反而纷纷都说就该这样儿,做事儿不能一个猛子硬干,得要循序渐进,别把这些个离开爹妈的孩子给折腾坏了,那多对不住人家爹妈。

 因此,虽然是一天忙到晚,但对于力大无穷的云苏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儿,顶多就是运动了一番肚子饿得更快了。

 然而其他四位新知青以往生活在城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放学回到家也就是操持家务,正经农活那是没做过的。这会儿长时间的劳动下来,各个都腰酸腿疼,第二天肌肉酸疼到起不来床。

 旁晚下工,云苏开了锁,从衣柜拿了半斤用油纸包起来的水果糖和一包红梅香烟出来,搁自己日常上山捡柴的背篓里背着就出了门。

 乡下农村一般家里有人的时候都不怎么关门,是以云苏这才走近就看到秦支书正坐在院里矮凳上编着簸箕。

 经过这半个月来的相处,云苏已经能够很自然的接受这个年代独特的热情了,赶紧端起碗啜了口水。

 前世云苏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相较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都太过冷漠,防备心太重了,讲究的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在那个环境出生长大的云苏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极为不适应的,原因无他,人们都实在是太热情了,叫云苏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无所适从。

 喝过水,云苏弯腰从地上的背篓里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糖双手递给秦伯娘,道:“伯娘,这是一些水果糖,我带过来给子侄侄女们甜甜嘴。”

 秦伯娘看着云苏手里包在油纸中精致的水果糖,忙推辞道:“嗐,你这是做什么?快把这糖收起来带回去,这么金贵的玩意儿,哪是他们那些野孩子配吃的,那不是浪费吗?快快快,收起来。”

 云苏带头率先走出厅堂,秦支书秦伯娘默默跟了上去,想看看云苏打算怎么证明,却没想到云苏直接走到了院角的石碾旁,不等她们担忧阻止,一个弯腰发力就将整个石碾给抱了起来,还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晃来晃去,看得众人心惊胆战,几乎快要不能呼吸,深怕云苏一个不小心,一个撑不住,石碾掉了下来,把云苏的脚给砸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