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立

 一次为了多打配合磨练,也是为了节约些体力。要知道,纯纯的力量跳发,很耗体力的。

 总之,不以纯发球为主要得分方式,更像是控场。当然这么说好像有些太骄傲了,但至少林幕和李峰他们的发球绝对有实力去这样解释。

 林幕前面的比赛,每场都没全力发过超过3次以上,连续得分后的第四次,他都会降低输出打正位置。

 否则前两场比赛,甚至包括第一场和丰阜队的比赛,他们都不可能打的那么焦灼。

 很多人都说他们是体力不足,但他们自己清楚,没到那个份上。

 “三个就三个,不过想连续三个得分也不容易的!”

 韩晨心里有些自嘲,自己似乎是想多了,不是所有人发球都是林幕,想一个发球局连续得三分以上哪有那么容易!

 暗自里摇了摇头,韩晨收回了思绪,继续发球。

 还是同样的发球方式,不过这个球被对方接了起来。

 鸠兹队的后排主攻在韩晨击球时已经移动了脚步,有没有提前移动违例,不太好分辨。林幕他们也没打算提出异议。

 他们跑动起来,准备着迎接对方的一攻。

 鸠兹队本轮是一个反轮,所谓反轮就是主力主攻手轮转到二号位,而接应球员轮转到4号主攻位。

 其实说起来,蓬蠡队这一轮也是反轮,林幕这个接应在4号位,主攻周庭在二号位。不过蓬蠡队是发球方,倒是没什么影响。

 对于接发球方来说,反轮是不太好的一个轮次。想顺利的度过反轮自然是需要接发球得分,而反轮的影响就在于,一攻的组织上要相对困难一些。

 主力二传在后排,如果不是非常好的接球一传,主力二传很难打出好的二传快攻,只能选择组织战术攻。而前排的攻击点,主攻在二号位,他如果在二号位进攻,不是左撇子的情况下,对方只要组织起拦网,就很容易封锁他的右手扣球线路。

 通常很多强队在反轮时会采用换位,就是主力主攻在接发球一刻就换位至4号位主攻位打配合。

 当然,也可以选择接应来达成反轮的流转。接应可以直接打战术攻作为最后的进攻点,也可以和副攻换位接二传组织进攻,和副攻、主攻配合都可。甚至和后排的主攻配合打后排。

 这是一种战术选择,但执行战术的首先需要球员,用这种方式,首先决定的是接应的素质。

 蓬蠡队现在就是用后一种,因为他们的接应是林幕,是核心,是一个传、扣俱佳的球员。

 鸠兹队的这一球没有用接应来组织,周京华从后排提了上来接了二传,球速极快的飞向了二号位。

 二号位,蒋立助跑跟着起跳,没有去考虑所谓的二号位不顺手,他十分坚决的扣出了这一球。

 林幕在蒋立起跳时候就已经跟着起跳,可以说,他的视线一直没离开过蒋立,蒋立是鸠兹队最强的进攻点毫无疑义。

 在周京华出球时他也判断出了方向,因此他接着就把全部的关注都放在了蒋立的身上。

 刘明明的反应慢了,他没能提前移动到4号位和林幕形成双人拦网,不过,本来他在前排有林幕在场时,他在3号位的任务就是固定拦三号位和协助2号位拦网。

 因此,他在林幕和蒋立二人要起跳时选择了主动下撤加强下后场防守。

 网上,林幕和蒋立一对一的争夺。

 林幕单人拦网。

 “砰!”

 两道身影甚至有一瞬间的空中停顿,接着是沉闷的球与手的碰撞,球经过手的扣动,手掌的阻拦,高高的飞起。

 林幕落地后,原地转身,抬头稍一扫过,接着小碎步向后场倒了两步,接住了下落的排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