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兄又要出征

 谢青问:“贵主,您为什么要救杜思南?”

 瑶英直起身,揉了揉腰,腕上一串卷草纹金跳脱发出叮铃轻响。

 “没什么,举手之劳。”

 一切都还未发生,她不想因为没发生过的事情害一个人丢掉性命,上辈子的杜思南是奉命行事,这辈子他不可能再获得李玄贞的信任,不会威胁到李仲虔。

 瑶英没想到李玄贞会狠心对杜思南下手。

 世人眼中的太子并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平易近人,善待部众,尊重谋士,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寒门出身的将领愿意追随他。

 他为什么那么恨谢贵妃?

 瑶英出了一会儿神。

 谢青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站在长廊半卷的画帘外,身姿笔直如松。

 李仲虔从外面喝酒回来,脚步虚浮,衣襟半敞,蜜色胸膛上酒液淋漓,深一脚浅一脚踏上长廊。

 瑶英让侍女端来醒酒的蔗汁,让他喝了。

 李仲虔走到她身边,挨着她坐下,宽大的袍服袖摆扫过几上的账册文书,算筹哗啦啦掉了一地。

 瑶英气得咬牙,拍开他的胳膊,重新整理算筹。

 “我算了一个多时辰!阿兄,您快请去别地坐一坐,离我远点罢。”

 李仲虔喝得醉醺醺的,哈哈大笑,瑶英越嫌弃他,他越要往她身边挤。

 瑶英笑着推他:“阿兄,你吃醉了,一边清净去,别吵我。”

 她那点力气自然推不动高大健壮的李仲虔。

 闹了一会儿,李仲虔酒醒了几分,一手撑着案几,一手端着银碗,喝了几口蔗汁,目光在谢青脸上转了一转,眉头拧起。

 “小七,昨天圣上召见我。”

 他放下银碗,轻声道,脸上没有半丝表情。

 瑶英心里咯噔一下。

 李德登基不久,朝中就有大臣劝他不要再起战事,应当与民休息,恢复生产。

 西边河套以北土地荒芜贫瘠,更远的西域诸州几十年前就被不同部族占据。

 没了就没了。

 北边游牧民族强盛,多送点金银财宝加以笼络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何必征讨?

 南边南楚、百越等地和大魏隔着山川大江,朝政腐败,内斗不休,肯定不敢北上攻打大魏。

 不足为虑。

 前些时李德返回长安,连日设宴招待归附的部落酋长和各国使节,处理积压的政务。

 大臣十分欣慰:圣人如今已经登基,不再是魏郡大将军,就应该留在皇城,而不是和以前那样带兵冲锋陷阵。

 他们满意了,李德却另有打算。

 他所谋深远,不满足于只占据关中一地,志在一举拿下河套,继而收复西域。

 奈何朝中反对的声音太强烈,国库又空虚,支撑不了军需,他才不得不在收复几个州县后带兵返回长安。

 李德不愿就此放弃。

 天子不能出京,皇子可以,李家儿郎都是马背上长大的,自小随父兄征战沙场,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骁勇善战。

 前天宫中大宴,李德赐下铠甲、宝剑等物给李玄贞、李仲虔几兄弟。

 那时瑶英就知道,父亲要派几位兄长领兵作战。

 廊前一树树盛放的杏花,云蒸霞蔚。

 花开花谢,年年如是。

 人和花不一样。

 瑶英撒开算筹,颤声问:“阿兄,你又要出征了?”

 李仲虔低头看她,微微颔首。

 瑶英心头沉重。

 她可以小心提防李玄贞,但却影响不了千里之外的战局。

 李仲虔拧拧瑶英的脸,含笑道:“别担心,这次阿兄不是前锋,只是负责押运粮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