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阅兵

    李中易的想法却是,可以赦免轻罪犯人,但是,不是直接赦免回乡,而是需要出一年的公益劳动。

    毕竟,李中易上台之后,已经严令各地,不得轻易动用徭役。

    李中易起家于社会的中低层,又经常下基层,非常了解底层农民的苦处,绝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很多时候,农民并不怕田赋过重,却恐惧于徭役的没完没了。

    不肖的地方官,往往喜欢通过徭役的名义,把中产之家折腾成负债累累之家。

    所以,李中易上台之后,就颁布了政令,严格限制了徭役的种类、范围以及期限。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乃是官场上的常态。李中易便盯上了轻罪犯的群体,把跨境徭役的对象,定到了他们的头上。

    有针对性的大赦,和不问犯罪性质的大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毕竟,大一统的国家内部,交通枢纽的官道,必须延伸到各县,甚至是各亭。

    要想富,先修路。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是另一种统治逻辑:官道修到哪里,皇权就可以辐射到哪里!

    鉴于李中易和内阁诸位相公的意见,相差悬殊,所以,吵了一个上午之后,李中易索性管了饭,等吃过午饭后,下午接着再吵。

    李中易的午餐,也不过是四菜一汤罢了,留相公们吃饭,也就是把四菜一汤复制几遍而已。

    折从阮以前只是听说李中易的生活异常俭朴,那不过是耳闻罢了,如今却是身临其境的亲眼目睹。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的登基大典,既不增修任何一座宫殿,又不扩建皇宫!

    难怪李氏能取代柴氏呢!

    PS:现在是40票,如果超过了60张月票,司空一定至少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