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不从?

    每次野外宿营的时候,李家军的工兵和辅兵们,必定会挖深沟筑高墙布拒马。并且,木制寨墙上必定会用水彻底浇湿,以防火攻。

    两军交战,除了战斗力的比拼之外,谁犯的错误更少,谁的赢面就会呈几何倍数递增。

    赤壁之战,曹孟德如果不把战船锁在一起,哪怕孙刘联军利用火攻,也不至于损失那么大了。

    如今,拥有了青铜火炮的李家军,再坚固的城池,也会被很快攻破。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兵器,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战争固有形态。如今,只是青铜炮少罢了,如果造出几百门轮式青铜火炮,甚至是合格的铁制轮式火炮,那又是何等的光景?

    受限于高丽国冶炼技术水平的低下,李中易暂时造不出合格的枪管,但是,李中易咬定青山绝不放松,关于枪管的技术攻关,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不断的加大投入。

    等到火绳枪普遍装备部队的时候,战争的形态,又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明太宗永乐帝,为啥屡屡将残元的骑兵,虐成了翔呢?火绳枪的大规模装备部队,创造性的发明了三段击的战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廖山河和谢远,一声命下就被撤换了,这在朝廷禁军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天方夜谭。

    可是,李中易偏偏就这么干了,不仅干的理直气壮,而且当事人连牢骚都不敢发半个。

    大明开国后,朱重八挟开国之威,几乎杀光了淮西重臣,却无人敢起兵谋反。

    如今的李中易,无论是权威和声势,还是对大军的掌控力,都远远胜于当年的朱重八。

    李中易既是整个李家军的缔造者,又是战无不胜的统帅,在军中谁敢不从?

    最重要的是,李中易一手打造出来的军事体制,让他根本不需要残暴的shā • rén ,便可以牢牢的掌握住兵权。

    李中易对比朱重八,根本不需要细细去比,高下立判!

    在场的众将,心里都非常清楚李中易的脾气和秉性。没有作出决断之前,李中易也许会思考良久。一旦李中易下了决心,那就是军令如山,胆敢不从者,脑袋必须搬家。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大军迟早要败!

    既然廖山河和谢远连半个屁都没敢放,李中易心头的怒气,多少也消散了一些。

    “吹号,紧急集合!”李中易缓下脸色,淡淡的吩咐了下去,故意没看廖山河和谢远二人。

    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练兵口号指引下,从集合军号响起的那一刻起,整个第三军在七分钟内,全体集合完毕。

    李中易纵然对廖山河和谢远颇有些不满,他却无法否认一个铁的事实:廖、谢二人的兵,练得很好!

    等李中易背着手走出大帐之外,各级军官已经在向总执星官禀报集合的情况,报告之身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报告总值星官,我左厢甲营应到八百人,实到七百九十九人,一人因伤修养,报告完毕,请您指示。”

    “报告总值星官,我右厢丙营,应到八百三十人,实到八百三十人,全部集合完毕,请您指示……”

    “报告总值星官,我左厢丁营……”

    “……我右厢戊营……”

    精锐就是精锐,李中易只看将士们昂首挺胸,傲气凛然的模样,就知道士气上佳,军心可用!

    李中易迈步朝点将台的方向走去,第三军的高级将领们,簇拥着自家统帅,亦步亦趋的跟着走上了点将台,整齐的排列于李中易的身后。

    点将台的正中央,李中易背着手,仔细的打量着肃立于台下的官兵们,不由心潮起伏不定。

    台下的这些勇士们,跟着李中易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永远的倒在了征战的途中,只留下孤老、寡妻和幼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