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

    “咱们军中的考核,可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的,除了本军的长官、镇抚,另外还有军法司和参议司的人参与其中,按照规矩,还要上查祖宗三代的履历……”

    李中易微微翘嘴角,可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的,这句话恰好说中了他的心思。

    在军队中的下克上,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于落后的人事提拔体制造成的恶果。

    远的且不去说它,单说晚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利用节度使的巨大权势,让部下们只知道感恩于他,而眼里完全没有朝廷。

    李中易于建军之初,为了彻底下克上的风险,早早的就刻意制定了严格的人事提拔奖惩制度。

    在李家军中,若想提拔队正一级的军官,至少要经过如下几道关口,指挥使提名,镇抚初审,军法司会同参议司复核,进入讲武堂学习深造,毕业后由李中易本人签发命令,转任中军侍从官至少一年,再分发到别的部队里就任队正。

    程序上虽然有些复杂,但是,这种人事安排既避免了任人为亲的不良裙带风,又比较公平的提拔了有用之才。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提拔的军官,经过讲武堂的培训和洗脑,又被安置在李中易的身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熏陶之后,其向心力绝非同时代的任何一支部队可比。

    别看郭怀远在灵州,灵州军的军官提拔任用机制,也都是照此办理,绝无可能出现郭怀一手遮天的可怕场景。

    李中易听了一阵子壁角后,这才扭头问杨怀中:“那人知道已经事败了么?”

    杨怀中摇了摇头,小声叹道:“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实际上,破绽百出,马脚早就露光了。按照您的吩咐,咱们故意没有打草惊蛇。”

    “乡帅,末将也知道军法无情,不过,那人从蜀国开始就追随于您的左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望您……”刘贺扬毕竟是一军之主,他不忍心眼睁睁的看着老部下,从此坠入无尽的深渊。

    李中易没说话,一直冷冷的注视着刘贺扬,直到刘贺扬识趣的闭上嘴巴,他这才淡淡的说:“既然明知道军法无情,还要暗中伸出脏手,岂不更加可恨?”

    军法就是军法,绝对不容许任何人践踏,这一直是李中易的治军底线!

    “走吧,咱们去会会他。”李中易扔下这句话,就命杨怀中前头带路,一行人直奔第二军所属的甲营而去。

    在李家军中,任何一支部队的甲营,其实都是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按照指挥序列的安排,如果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战死之后,第一顺位接任指挥战斗的不是镇抚,而是甲营指挥使。

    和朝廷的一般禁军不同,羽林四卫所属的军和营,都是超大的编制,一军至少辖七到十营。

    这么一来,每军的甲营指挥使,就格外的突出于众营的行列之中。

    李中易刚接到军法司密报的时候,简直是惊怒交加,他做梦都没有料到,印象之中,那条憨厚忠诚的汉子,竟是刘青山和张子善一般的巨贪。

    凡是入过讲武堂的中高级将领,李中易或多或少有些印象,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第二军甲营的指挥使孙不难,从他组建河池乡军开始,就一直追随于左右。

    李中易的印象中,孙不难是个话不多,却非常踏实勇猛的军官。洺州之战,正是孙不难带领全营大弟兄们,拼死堵住了契丹人的归路,这才奠定了胜局。

    全营伤亡过半,却一战全歼契丹四万骑军的辉煌胜利,让李中易永远记住了孙不难的名字!

    谁又能够想象得到,如此勇猛忠诚的军官,却栽倒了高丽大户的美人计之下,摇身一变,成了协助高丽奸商大肆走私的硕鼠呢?

    “指挥,指挥,大事不好了,乡帅进了军营,正朝咱们这边来了。”

    孙不难手里捧着一本李中易亲手编篡的《作战实务》,正聚精会神的品味着其中的精髓,心腹都头杨标却突然闯了进来,慌慌张张的禀报了令人胆寒的坏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