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储

    李中易混在重臣的行列之中,有样学样的山呼万岁,天佑大周!

    等这幕大戏临近演完之后,李中易堪堪回到班列之中,就听柴荣忽然叹了口气,淡淡的说:“朕近日始终觉得肩膀发酸,腿脚发麻,批阅奏章的精力,大不如往日。”

    到了这个时候,李中易如果还看不明白柴荣的心思,那他简直就是个政zhì白痴。

    天下至尊,最想做的事情,除了一统河山,乾纲独断之外,就是万寿无疆。

    柴荣公开说他自己,精力不济,除了特殊的目的之外,再无第二种可能性。

    李中易确实没有想到,他昨天在宫里的时候,柴荣并没有向他暗示,今日就要提出立储之意。

    因事发突然,李中易的确有些错愕,柴荣一意孤行,想立柴宗训为太子,本无可厚非。

    只是,柴宗训这个小娃儿,尚在重病之中,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柴荣的这个搞法,很难不引起群臣们的非议。

    不过,李中易转念一想,正因为关于柴宗训的谣言四起,也许才是柴荣当机立断,痛下决心的助推剂?

    站在李中易的立场之上,柴宗训一旦被正式立为太子,他这个太子少保,摇身一变,就成为名正言顺,名至实归的太子之师,好处自然是大大滴。

    太子之师,和普通皇子之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普通皇子,不过是等着被养废掉,混吃等死的皇室成员罢了。

    由于身体里流淌着皇族的血脉,普通的皇子,对于皇权最具有威胁性,他们一般都需要夹紧尾巴做人,稍有不慎,就会被父皇或是皇兄皇弟,砍掉脑壳。

    当然了,成年的皇太子,也很容易因为势力的膨胀,被皇父所忌惮,掉脑袋的也不少。

    柴宗训今年仅仅七岁而已。距离成年懂事,暗中培植党羽的时间段。还异常之遥远。

    即使柴荣没有突然暴死,李中易这个太子之师。在柴宗训未及弱冠之前的处境,也十分安全。

    “陛xià春秋正盛,日御十数女,何来精力不济之忧?”

    这时,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谷李相公突然跳了出来,一边大声疾呼,拼命向柴荣表达忠心,一边却又极力反对柴荣马上立储。

    李中易就知道。立皇太子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有人会站出来竭力反对,只是,他确实没有料到,这个人居然是李谷。、

    难道说,柴荣竟然事先没有和他所重用的宰相们,打个招呼,达成一致的意见?

    李中易想到这里,暗暗摇头。李谷的地位虽为次相,却也是颇受柴荣看重的宰相之一。

    在政事堂之中,首相范质自不必说,除了已经故去的王朴之外。他最受柴荣的信赖。

    前次相王溥,因为办差连续出了几个大错,被柴荣的贬去做了枢密使。

    李中易思来想去。始终认为,柴荣想立太子之事。李谷绝对不可能事先不知情。

    至于李中易本人被柴荣瞒着,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的职官之中有个兼差,正是太子少保。

    如果,由李中易主动出面倡议立太子,那简直就是寿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李谷率先出头反对之后,果然有不少人跟进,这些人的理由千奇百怪,还真是说啥的都有。

    李中易一直默不作声,他的身份实在太过尴尬,说啥都是错。此时此刻,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按照李中易自己的猜测,几乎不怎么上朝面君的开平郡王李琼,既然就在殿内,显然,到了合适的时机,他自然会说话的。

    果然,等群臣们唧唧喳喳的说完意见之后,李琼挺身而出,他眯起两眼,扫视了全场一周,冷冷的说:“陛xià乃是明君,如果早早的训导太子为政之道,我大周之江山社稷稳如泰山,诸位完全不必多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